严控严管,西安环境持续向好
7月10日,无人机拍摄的西安浐河、雁鸣湖生态湿地公园一带景观。近年来,西安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治理河道,打造“城市绿肺”,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肖晓良摄
放轮挡、插管子、踩油门、看仪器、出结果……头顶烈日,一群身着制服的环保执法人员走进工地、企业等,对车辆停放地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执法检查。
“开展执法检查目的是排查超标排放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严厉打击相关环境违法行为。”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三大队副大队长朱旭说,通过对西安市20多个区、县的常态化执法检查,有效促进了移动源污染达标排放,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自去年4月新修订的《西安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执行以来,西安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共抽测各类机动车9.84万辆,查处超标车745辆;开展车辆停放地抽测,共检查大户单位109家,抽测车辆2237辆,发现超标车9辆;在全国率先建设使用西安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测监管系统,累计编码登记机械5.96万台,检查工地和企业7310家次、机械33604台次,查处违规使用机械627台次,查处违法检验行为16家次,处罚金额160.6万元。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近年来,西安市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在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指挥大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展示着优良天数、污染物浓度等各类环境监测数据。
“西安市智慧环保平台建成并运行了219座国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空气站),实现了西安市所有街道、开发园区等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控。”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工程师马宇丹说,此外,西安市环保烟火监控系统建设467个前端监控点位,基本实现西安市涉农区域的露天焚烧全天候、全覆盖监控。自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已经发现大气污染问题1.7万余起。
在保护好蓝天的同时,西安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治水思路,重点监控国考断面、污染补偿考核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跟踪抓好整治工作,确保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积极推进雨污管网建设和错接、混接点改造,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巩固现有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开展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整治和规范化建设,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
走进草滩污水处理厂,生化池上建成的绿地花园以及小桥流水景观,让记者很难相信这里是一座污水处理厂。自2016年运行以来,草滩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3.8亿吨、COD减排量16.3万吨、氨氮减排量1.2万吨,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西安市地表水准IV类水质标准。
如今,从这里流出的再生水主要作为西安湖的景观补充水、渭河200米生态林景观带水系补充水以及厂区绿化、冲洗水使用,年再生水利用量约4380万吨。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优美的宜居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资源循环利用,西安市以申报国家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建设,强化医疗废物的环境管理,加强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环境执法监督。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西安市严控“两高”项目,确保年度节能双控目标完成,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编制《西安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快推动全市全面绿色转型。
“持续改善西安市生态环境质量,是我们对全体市民朋友的郑重承诺。”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刘军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为绘就美丽西安新画卷作贡献。(陕西日报记者 苏怡)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