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西电科大院士校长用3个故事为毕业生讲创业

15.07.2015  12:57
            《中国青年报》2015年7月15日(记者 孙海华)题:院士校长用3个故事为毕业生讲创业
            本报《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15日    03 版)             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她曾面对学生,坦诚分享自己“3次科研选择、横跨3个领域”的人生历程。从武汉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以知青身份参加高考,念完硕士后放弃上海的工作机会,远赴兰州,扎根西北,一干就是30年……唯一不变的,是她每次的人生选择都与国家需要、人民需求紧密相连。             日前,这位倾心学术,以“一丝不苟”著称的学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又为即将告别校园、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讲述了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杰出校友,叫柳传志。1966年,柳传志大学毕业,当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名字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简称为“西军电”。之后,柳传志成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位助理研究员。1984年,国家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个转折期,柳传志创办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由于新开发的联想式汉卡受到物价局的定价约束,导致企业在当年就损失100多万元,远远超出公司当时的利润。柳传志想到局长家里去申诉,但被拒之门外。他的一位年轻同事提议:应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把这件事的不公平公之于众。但柳传志没有那样做,他认为,必须先要让企业不至于被关闭,为此得忍辱负重、适应环境。             就在这件事过去的第二年,柳传志创办的公司承接了为中科院购买的500台IBM计算机验收、维修和培训的业务,由此带来了70万元的服务费。也正是通过这个业务,柳传志跟刚刚成立的IBM公司中国代表处建立起业务关系,成为IBM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一直延续到2005年,联想以23亿美元成功地收购IBM的PC事业部”。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是北京的一个牙科医生。“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去医院看牙的经历,我可是深深领教过看牙的不易。”郑晓静的讲述不疾不徐:一是病人,真可谓川流不息;二是往往看一次不行,需要反复治疗好几次。             这个北京的牙科医生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他发明了一种牙刷。“这种牙刷在你刷牙时,可以把牙齿上的相关情况,例如龋齿、牙垢及其厚度、牙齿缝隙等采集下来,通过蓝牙上传到医疗APP上,而这个信息平台汇聚了140多位北京的牙科大夫。”             一把牙刷,将牙科大夫和牙刷用户联结了起来——每一个牙刷用户因此有了自己的牙齿健康档案,每一个牙病患者就可以找到离家最近的私人牙医,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方便。“这正是一个与我们西电优势、特色紧密关联的‘互联网+’案例。             第三个故事,就发生在西电科大校园里。“皮影戏”是陕西特有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随着传统手艺的流失,会操作的人越来越少。通信工程学院的王浩然等同学,通过钻研在英特尔灵动处理器平台上,结合自主设计的数字控制机械系统,自主研发出“皮影表演机器人”,实现了皮影戏机器人自动演出。这个项目不仅在“英特尔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中获得最高奖,多个学友的“皮影表演”相关项目也在国内评选中相继获奖。             “故事讲完了,大家可能会问,干嘛把这3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放在一起讲?”郑晓静为大家分析了3个故事的共同之处——             首先,3个主人公都具有独立的批判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促使他们不安于现状,去发现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能力在座各位也具备,4年的学习、讨论、实验、研究,大家一定学会了怎样独立思考、客观判断和系统推理。”             其次,3个主人公“都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发现的问题简单地或慷慨激昂地发议论和抱怨”。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抱怨计划经济的弊端、抱怨国家为何不投更多经费用于医生的培养和建更多更大的医院、抱怨国家为何不花更大力气去抢救文化遗产?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的提出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过程。”             再次,更为可贵的是,3个主人公还努力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付诸实施,这就使他们从“建设性的批判者”转变为“脚踏实地的建设者”。             “我用这3个故事,想强调什么呢?”郑晓静告诉大家,创新既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是高不可攀;创新不分成就高低,可以是体制、机制的突破,也可以是工艺改进的创意,重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创业没有特指的行业,也没有特殊的群体;创业不分年龄大小,可以是经验丰富的高手,也可以是初生牛犊的新手,重在“勇于实践”和“主动作为”的探索。             “毕业后的日子里,你们还有很长的未知路要走。”郑晓静说,“我想与你们分享的,就是这个‘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贡献成长为合格建设者’的话题。这里的创业,是指创立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创办公司的那种创业;合格建设者则正是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明确要求。”             “你们毕业于国家迈向繁荣昌盛、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时代!你们还毕业于由信息化引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相信你们一定能充分释放母校给予你们的专业自信、能力自信和发展自信,通过积极不懈的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加广阔的舞台!”郑晓静3个故事的毕业礼物和深深祝福,赢得了毕业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