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一弘扬三倡导”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24.11.2016  23:1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蕴含、彼此渗透,相互催生、相互牵引。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蕴含、彼此渗透,相互催生、相互牵引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 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中医药文化传承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范畴,丰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陕西中医药大学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将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精髓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融合浸润到师生员工的思想深处,激发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凝练并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发挥爱国主义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突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形势与政治课的教学中,突出国情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突出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在中医药专业理论课教学和临床实习中,结合专业大力宣传祖国医药学的悠久历、发展现状和世界趋势;在《医古文》的教学中,突出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等。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强化报国之志,培养学生对专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学校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建筑、雕塑、场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积极开展专业经典诵读、中医药知识竞赛、医技大比拼等活动,使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中医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医哲学的广博高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热情,增强学生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 倡导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追求,培养敬业奉献精神。 精益求精、救死扶伤、尽心尽责是医生的天职。“精”即医术精湛,从医者需精于医术,唯精唯一,精义入神,方可致用。精湛的医术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学校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熟读中医经典,将中医经典理论诵读、等级考试推广到中医药的各个学科,强化经典理论的学习,夯实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广大教师奉行“仁心仁术济苍生”的治学理念,积极践行“敬业励学、笃信求真”的教风,精勤治学,精研医道,勤求古训,孜孜不倦,以满腔热忱醉心于对祖国医学的追求。他们广大教师敬业、厚德济世、严谨笃学、淡泊名利的师表风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医学子。学校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离退休教师的资源优势,设立“名医名师讲坛”“导师论坛”“临床医学大讲堂”“人文大讲堂”及“校友讲坛”等文化讲堂,使学生聆听名师教导、领略大家风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焕发传承弘扬传统医术的热情,激发对中医药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开展中医药技术大比武、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中医临床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经典、诵经典”风气的逐渐形成,有效保留了中医的“原始基因”,加强了学生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胜任中医药传承、弘扬、创新、发展历史使命的“铁杆”中医人。             —— 倡导以诚为美的道德风尚追求,培养的诚实守信精神。 良心是医生的底线,诚信是医生的天平,高尚的医德是医生的灵魂,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论及只有“精”“诚”兼备方能成大医。“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学校要求师生及医务人员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对所有来诊的患者,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都一视同仁,详察精治。学校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德修为的培养,把“德才兼备”作为医者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真心待人,诚实处世,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非常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举行庄严的《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使学生在入医界之时即牢牢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学校强化教育教学平台设计,发挥网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通过时事教育、形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增强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邀请医疗卫生行业劳模、科研学术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思想,使师生感受悟到先进的人格魅力,体验到生命所系,生命所托的真谛。             —— 倡导济世救人的职业道德追求,培养团结友善素养。 中医学主张“医乃仁术”,把“济世救人”作为医者的神圣义务和崇高职责。“医乃仁术”,要求对任何患者都要竭尽全力,给予关怀和救治。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常怀仁爱之心,悬壶济世,普度众生,尽心尽力为他们治病疗伤,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注重发挥主题教育和仪式教育的熏陶作用,通过中国梦主题教育、拜师仪式等特色活动,加强医学生中医药道德文化素养的学习与培养;开展名医名师大讲堂、名医故事会、“杏林讲坛”等学术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中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通过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生以悲悯博爱之心平等对待所有病患,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临床,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医德情感,提高学生文明修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医学生道德素质。             陕西中医药大学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融入师生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道路,重视中医医德的教育与实践,努力培养于专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