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擦亮中国制造“名片”——全国人大代表周清和的履职故事
新华社长沙2月24日电题:用创新擦亮中国制造“名片”——全国人大代表周清和的履职故事
新华社记者阳建
“请你们谈谈建议、讲讲困难,一起支招把轨道交通装备这张中国制造‘名片’做大做强。”20日早上9点,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开始了在湖南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密集的履职调研。
第一站,他来到中车株机公司的磁浮厂房。“希望国家层面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产业链打造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磁浮列车项目牵头人佟来生率先发言。
周清和一边记录科研人员的建议,一边“实车”检查试验线上的磁浮列车。去年6月,中国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车在这里下线。
“磁浮是新生事物,技术创新要开放集成,更要自力更生,我向大家征集建议意见,就是想把困难与挑战带到北京,寻求国家层面的解决。”周清和插话说。
走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制造中心,周清和立即被一群工程师团团“围住”。“我们正在加速推进铁路智能化,但试验平台比较缺乏。”工程师杨卫峰反映,希望有关方面能支持建设一条无人驾驶城轨示范线。
“你的意见很重要、很具体,每一项新装备都需要经历各种试验、验证,这种创新的基础设施不能缺。”周清和回应说,铁路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需要尽快抢占制高点。
调研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时,工人们正在“复兴号”高铁电机车间扎线圈。挨着操作台,搬几把椅子,周清和与一线的科研、设计、制造人员开起了“神仙会”。“永磁电机的技术优势是什么?技术系统稳定性如何?”
电机是核心零部件,决定了高铁能否开得动、开得稳。当有科研人员提出希望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时,周清和整整记录了10分钟,“你们的感受最直接,建议最接地气,所以我要着重记一下。”
作为“火车头代表”,周清和所在的中车株机是我国先进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产品覆盖电力机车、动车组、磁浮列车、地铁车辆、超级电容储能式列车等数十种“大国重器”。中车株机还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先锋,产品和服务输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欧洲等高端市场的高度认可。
“创新起不来,中国制造就没有长远竞争力。”在周清和看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已成为中国制造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展望未来,如何让这张“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闪亮,关键就看创新能力能否跟得上。因此,在人大代表履职中,他非常关注如何激发创新对制造强国的持续促进作用。
被誉为“中国动力谷”的株洲,是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基地。我国轨道交通的“大脑”“心脏”“神经系统”等核心零部件,70%是在株洲研制的。春节前夕,株洲正式获批建设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周清和以此为契机,到株洲各大轨道交通装备主机厂与配套企业调研,收集一手信息,为这一创新中心的建设贡献智慧。
此前,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在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清和与12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国家支持株洲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最终,工信部高度重视并给予回复,有力推动了这一工作的落地。
“我们真正期盼的是公平,而不是优惠。”民营企业株洲联诚集团董事长肖勇民,对前来调研的周清和道出了心里话。肖勇民坦承,民企因为“出身”不好,时刻有危机感,“但也迫使我们保持很高水平的创新动力与激情”。
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株洲九方装备公司董事长周后葵“诉苦”说:“近些年我们加大了创新投入,尝到了甜头,但是税费等成本还是太高,几乎与利润持平,导致对创新的投入仍然不够。”
据记者了解,除了安排专门时间深入制造企业、研发机构走访调研,周清和还利用每一次到国外出差、商务洽谈的机会,搜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的新动态,体验国外的创新产品,整理行业的好探索、好经验,并把它们消化吸收融入有关参政议政的材料当中。
“国家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放在株洲,是对株洲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的肯定。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更要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周清和说,既然是“国家名片”,就要聚集全国资源一起来擦亮,目前正在紧张梳理调研成果,在即将举行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将就集中优势资源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