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11”“七年不痒”已成全球盛宴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李晓喻)突破百亿销售额不到13分钟!中国年度最大网络购物狂欢节“双11”2015年似乎并未遭遇“七年之痒”,反而备受热捧,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盛宴。
继“十一”长假出境“爆买”之后,中国民众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消费能量,成为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逆势上扬”的一大亮点。
仅12分钟28秒,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双11”交易额即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快了整整26分钟,与2013年的5个多小时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不到12个小时,“天猫”交易额已突破571亿元,超过2014年“双11”全天交易额和美国感恩节购物季线上交易总额。
惊人的交易量一度造成网络拥堵。有网民笑称,11日零时左右“朋友圈”被刷屏的不是购物清单,而是“数据加载失败”。
随着“扫货大战”不断升温,“吃土”一词走红各类社交媒体,成为网民眼中疯狂购物后生活状态的写照。北京白领陈哲为她即将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一口气买了28件婴幼儿用品。她自嘲说,“剁手”为时已晚,“今后一个月只能吃土了”。
国际大牌:组团入场争“吸金”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加入,使2015年“双11”与往年相比国际化色彩更加浓郁,成为全球零售商的竞技场。
因看好民众旺盛的购买力和电商市场蛋糕,日本松本清、优衣库,德国麦德龙,美国Costco等众多海外知名品牌、商家均入驻“天猫国际”,希望借此以更低的成本促销自家商品,从一年一度的盛大购物狂欢中分一杯羹。
“品质放心”和“原汁原味”,是外国商家主打的两张牌。目前来看,今年“双11”商战国际品牌商家战绩不俗。仅用1分45秒,“天猫”跨境交易额就超过2014年“双11”全天跨境交易额。
普华永道此前发布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商和知名品牌开始通过网络进入中国,“电商争霸赛”料将更加白热化。
“双11”:调整之后再出发
双11”2015年已进入第7个年头,民众目前仍然高涨的购物热情还能持续多久引人关注。
在经历了虚假折扣、以次充好等种种陷阱之后,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理性,少有单纯因价格便宜而下单。
“便宜由大到小,逐年递减,物流又慢,没必要在‘双11’期间下单。”网民“小申小”说。
此外,作为电商成长的一大基础,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扩张速度也在放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74亿,半年度增长率为3.5%,而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
在此情况下,如何给“双11”这一网购狂欢节注入新鲜血液,将考验中国电商巨头们的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