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国·学习经典】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醉中国·学习经典】第十五期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系列(九)
——学习本质是快乐
子曰师说丨曹雅欣
上一篇我们从习大大讲话中学习到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既然人才重要到可使“天下归心”,既然人才难得到需要“周公吐哺”,那么,培养人才的“终身之计”,要怎样去“百年树人”呢?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出自柳宗元的一篇文章《种树郭橐(tuó)驼传》,传记里讲了一个叫郭橐(tuó)驼的人,种树本领优于常人。人们赞叹他能把树种得这样高大茂盛,而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实现自身的习性,就能茂盛发展。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这培植树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好的育人,也是“顺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 让每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特质、自觉开发出自己的兴趣能力。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张朝群 (书)
顺木之天性,可使树健康生长;
顺人之特性,可使人快乐学习。
学习的快乐感,是教育的首要使命。我们现在的教育常常本末倒置,从一开始就不管不顾地灌输,造成了学生苦不堪言的被动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丢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育人之计即使真的长达百年也效果了了。
而《论语》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理解知识;习,是践行知识;学习,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了知识并且能够践习运用,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这种正面情绪的开启,是育人之计首先要完成的使命,要使学生能学并有用着、学并快乐着。当历朝历代的学子在翻开《论语》接受教育的时候, 他们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事,从而才能使学习成为持久的事、终身的事。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乎性情的快乐教学法,才能完成主动学习、“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学习型人生,才能实现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 学习型社会。
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总以为学习本来就该是苦的,然而《论语》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而时习之”是喜悦的、是快乐的, 这就给我们今天以反思的空间。
不断学习,在体力上固然是辛苦的;然而,自觉学习,在心灵上必然是快乐的。有顺乎性情的乐趣作为推动力,才有终身学习的恒久力,才有成人成才的结果力。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学习的本质是快乐;“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培育在学习。
作者介绍:
曹雅欣,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社总编辑。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解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在光明网开设“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版面。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解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书法作者
张朝群,笔名一夫,北京人,1955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巨鹿县,著名书法家兼工绘画。
楷书工欧阳询,钟繇,王羲之,王宠等。行草工、二王,米芾、黄道周。绘画工写意花鸟。九十年代以来其作品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作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被佛教圣地雍和宫、广济寺、崂山太清宫、山西五台山、少林寺等收藏 。2008年以国礼被越南大使、拉脱维亚大使所收藏。
2003年楷书作品挤身“荣宝斋”允许在“荣宝斋”销售。2005年12月24日-27日成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2013年5月《张朝群作品集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华夏基金会收藏。2013年6月其作品《章草论语》、《楷书黄石公素书》伴随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