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短跑进入集团式提升 技术细节很重要
北京时间5月31日,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的百米赛道上,身高1米72的苏炳添是唯一的一个黄皮肤选手。但就是这个25岁的广东中山小伙子,创造了亚洲田径史的奇迹!作为一名田径国际级裁判,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院长王新坤始终关注中国田径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中国田径尤其是在短跑项目上,始终在孕育着短跑好手。苏炳添的一小步,将带来中国田径今后将要迈进的一大步!”
中国男子短跑进入集团式提升
王新坤院长说,短跑并不只是比拼爆发力和身体素质,技术细节和心理状态同样决定成败。苏炳添所取得的突破,也源自对跑步技术的改进。苏炳添去年在美国训练期间,外籍教练发现其先出右脚的起跑方式需要改进,于是改用先出左脚的新技术。这种类似于刘翔“八改七”的技术改变,让苏炳添快速取得进步。今年5月,他连续在川崎赛、北京挑战赛上跑出10秒10、10秒06的成绩。
中国接力队在去年的仁川亚运会上,将男子4X100米的亚洲纪录提升到37秒99;在个人项目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60、100还是200米,打破全国纪录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王新坤认为:“拥有好的天赋,再加上如今中国短跑在体能、力量和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全面与国际接轨,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短跑选手为国人带来更多惊喜!不仅是苏炳添和张培萌,还有谢震业、莫有雪、陈时伟、梁劲生等颇具实力的年轻选手层出不穷,让中国在男子短跑项目进入了集团式提升发展的黄金阶段。”
中国田径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为什么说中国短跑值得期待?是因为近几年在训练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强化体能和力量训练”,王新坤院长所说的“请进来和走出去”,是指聘请外国专家教练前来指导,让中国教练和运动员去到国外接受指导。在备战2013年十二运期间,正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苏炳添的综合能力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专项水平出现新的飞跃。
在取得历史性创举之后,苏炳添也坦言:“去年在美国的训练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技术上有不小进步。”不仅如此,依据王新坤院长的了解,“除了训练之外,在赛后恢复和伤病康复方面,如今中国田径也已经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比如,在赛后会为运动员做冰疗和有针对性的按摩,有利于运动员赛后迅速恢复体力,并避免伤病。”
接下来就是8月份在北京“鸟巢”的田径世锦赛,王新坤说:“这里将是中国田径好手最得天独厚的一个竞技舞台,就看这些小伙子们在通过世界先进训练方式,能否在家门口实现历史性突破”。而此时的苏炳添也正在憧憬今年夏天的“鸟巢之战”,他希望自己能在100米和4×100米取得好成绩,再为中国队创造奇迹!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丁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