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稳稳第一步

10.05.2021  09:56

  中国空间站建设

  走出稳稳第一步(专家解读)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计划实施11次航天飞行任务,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系列任务中的第一个。这个空间站将在轨道上运行至少10年,并将容纳3名航天员执行最长可达半年的任务。中国航天员预计今年夏天前往空间站。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名为“天和”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迈出最新一步。中国计划利用自主建设的空间站,测试致力于探索外太空和研发太空材料的关键技术。中国强调,自主建造空间站不是为了和国际空间站抗衡,中国对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事实上,中国已经与联合国开展合作,并欢迎外国科研人员进入这些设施开展实验工作。

  长征五号B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执行空间站任务。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整体呈T字构型,有3个舱段——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

  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后续,长征五号B系列火箭还要将实验舱——“问天”和“梦天”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直至建成完整的空间站。按规划,今明两年中国会接续实施11次发射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此次天和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的精度极高,这将为后续系列对接任务的顺利执行提供极大便利。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实,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不断迭代的运载火箭。

  近年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研制、发射和运行等各环节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提升了中国进入空间和探索太空的能力。与上一代运载火箭相比,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优势显著:一是运载能力成倍提升,单次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原来的8吨左右提升至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由5.6吨级提升至14吨级,位居世界前列;二是任务执行适应能力、入轨精度、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断增强,显著提升探索更远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和11月,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将中国首次自主星际探测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实施绕、落、回探月三期任务终极目标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顺利圆满发射升空;三是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采用高能绿色的液氢液氧组合低温推进剂,不仅实现了性能效率的大幅提升,而且环保、无毒,对人体和地球环境也更加友好。

  新一代运载火箭虽然为中国航天事业向深空迈进提供了强大支撑,但还不能满足中国对更深远星际探测的巨大需求。现在,天和核心舱升空,相当于中国向自主空间站建设迈出第一步。按照中国航天事业的规划,未来的空间探索任务对火箭和卫星等航天工具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中国航天人还将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地开展更多技术研发工作。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高,智能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就空间站建造而言,中国空间站属于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一直坚持以开放包容姿态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外空探索与和平利用。诸如,顺利同相关国家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积极同其他国家进行卫星研发及发射合作、分享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的成果……中国和平利用外太空的态度和行动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赞扬。

  太空探索的成果属于全人类。中国航天进步也为全球空间科学提供了强大助推力。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可以接纳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开展载人航天国际合作。随着中国航天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国家会被吸引过来,参与到外空探索的国际合作中。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