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中国与东盟合作之路何以越走越宽广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金色九月,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盛会选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召开,似乎在展示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的30余载春华秋实。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合作始终向好发展:从全面对话伙伴到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再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以及如今的全面战略伙伴,双方的关系每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真正成了搬不走的好近邻、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30多年里,中国始终重视与东盟的互利合作,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首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国以及首个同东盟建立自贸区的主要经济体。自2020年以来,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从2009年起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为中国与东盟的跨境产业合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给双方经贸投资装上了新引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5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5%;截至7月底,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400亿美元。中国和东盟不仅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得以巩固,也成为了相互投资最活跃的合作伙伴。为回应各成员国工商界高质量实施RCEP,共享区域一体化红利,促进繁荣发展的呼声,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设置了东盟和RCEP精品展区,举办RCEP相关主题系列活动和展览,为RCEP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合作平台。
中国与东盟合作之路越走越宽,立足于双方深厚的人文与经贸联系。 中国与东盟国家一衣带水,在民族、宗教、文化、生活等方面本就相近。从明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大量华人下南洋遍布东盟各国,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包容共生。经贸关系方面,早在2000年前,中国与东盟各国就通过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贸易活动建立了紧密联系。这些都为双方在新时代建立更紧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历史和人文基础。
中国与东盟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得益于双方经济互补性强。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双方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双方经济互补性显著增强。中国正加速从“世界工厂”向“智造大国”“世界市场”迈进,部分产能输出、技术合作的需求,正好对接东盟国家在资源和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而中国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为东盟国家热带水果、皮革、大米、橡胶等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与东盟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得益于高层正确的战略引领。 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3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就,得益于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独厚的条件,更离不开我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历史选择。老一辈的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始终聚焦发展主题;在新的时期,中国和东盟各国深入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以求同存异妥处分歧和问题,共同维护和弘扬亚洲价值观,共同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盟许多国家寻求与之战略对接,如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越南的“两廊一圈”计划、柬埔寨的“四角战略”等。在高层的战略引领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协调推进彼此的长远发展规划,助力双方利益相互融合,有效形成合力,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正因如此,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之路不仅越走越宽,还经受住了国际局势的考验和第三方的挑拨和介入。近年来,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多次在中国周边搅弄是非,以“合作”为诱饵,企图拉拢地区国家对抗中国。针对东盟国家,美国反复画着“印太战略”“印太经济框架”的大饼,以此引诱、要挟东盟国家“挺美反中”。然而,美国的图谋始终无法得逞。东盟各国领导人多次表态,拒绝站队美国,并奉劝美国不要煽动地区对抗,不要阻挠中国崛起。可见,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贸投资固然亮眼,但双方的友好合作却远不止于此。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双方“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重情义,讲信义,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树立了国际交往的典范。
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RCEP生效实施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双方合作前景广泛、潜力巨大,必将开启新的伟大篇章。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