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4·24中国航天日 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4.04.2022  09:25

  在西北工业大学有这样一支团队,多年来参加了国家20多个型号的卫星和先进飞行器研制及技术攻关,承担了包括载人航天、二代导航在内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项工程等50余项国家级研发计划项目,为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团队就是西工大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

  “我们是一支以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飞行器精确制导与控制、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空间监测与图像处理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领衔人西工大航天学院教授周军说。

  多年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以服务航天强国建设为己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开展科研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今年,该团队入选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的研制发射就是团队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创新成果。该卫星于2016年6月25日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利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个12U电磁解锁弹射机构部署入轨,开展了大气层外自然偏振模式的探测,其12U标准已经被国内外多颗立方星采用。目前,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已发射了4颗,该项目促进了国内立方星技术的发展。团队研制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先后亮相“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和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作为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西工大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还承担“澳科一号”卫星B星研制和地面系统建设任务,该任务作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对于推动内地和澳门航天科技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在飞行器制导控制方面,团队系统性地研究了飞行器的制导控制问题,开发了分布式跨平台仿真评估系统,应用于我国多种飞行器的研制和试验。团队研制的小型化、系列化、高动态电动伺服系统,成功应用于20余种型号的飞行器。

  在控制理论方法方面,团队提出了局部模型跟踪控制、基于耦合顺逆控等多种控制方法,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在卫星图像与大数据应用方面,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卫星型号工程。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航天创新人才,是团队始终的追求。团队创新大学生实践模式,让学生使用先进实验设备,提升创新能力,将国家级“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地联合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同时创建了学科实验室向教学资源转化机制,成立专门大学生创新基地作为实验室与学生间的纽带,建立学生使用管理制度、高性能设备使用保护接口、操作规范流程等,并配专门实验员指导。

  以立方星和微小型飞行器为创新载体,由研究生和教师组成联合研究团队,学生全流程参加飞行器系统工程设计、研制、试验与应用的实践过程,将先进理论和工程创新实践相结合,大幅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融入实战化科研氛围,直面航天工程困难与挑战,培养学生协作严谨作风、创新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在团队的指导下,学生在飞行器创新设计等方面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冠军。

  近年来,团队为我国航天事业输送300余名高素质航天创新人才,他们深度参加了先进飞行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并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