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足球当用自强赢得尊重
中国足球应当明白,在足球场上,真正的尊重是踢出来的。当足球再一次成为体育改革的领头羊、得到空前的重视和推动时,最需要的不是欢呼和庆祝,而是冷静和苦干
年初的亚洲杯惊喜,年末的世预赛黯然。国足走过虎头蛇尾的2015年,眼看着又一次与世界杯渐行渐远。虽说类似的场景早已熟悉,但在足球改革风起云涌的当下,还是难免成为情绪的焦点、舆论的靶子。换个角度看,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之中,唯有中国足球能“独享”这么高的社会关注度,固然“压力山大”,也只能负重前行。
国足是中国足球金字塔的顶端,矗立在最显眼处,一得一失直观地影响着人们对中国足球的判断和评价。而另一方面,这个飘摇的顶端,反映出的其实是整座金字塔的不合理结构和许久以来的痼疾。国足不给力,既有相对“偶然”和直接的因素,比如一场比赛教练的排兵布阵、临门一脚的运气等;也有更长时间段所累积的必然因素。足球改革已经有20多年,有能力去欧洲各大联赛踢球的中国球员却越来越少,这正说明过往改革出了偏差。而十几年来,青训体系的坍塌、校园足球的苍白更是不争的事实。在贫瘠的足球土壤上长出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要是能够成功,才是真正违反了这项运动的发展规律。
也因此,当足球再一次成为体育改革的领头羊、得到空前的重视和推动时,最需要的不是欢呼和庆祝,而是冷静和苦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的失利,今天的努力,明天的成绩,都是以时间为代价,由项目规律所传导的过程。中国足球还在固本培元的爬坡期,信心和耐心有着特别的价值。
某种程度上,国足的进与退、荣与耻,也是中国足球生态和文化的投影。当中国足球成为社会生活的“酱缸”,处在风口浪尖的足球人,应当比外界更能真切地体会“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俗谚。万众关切汇聚到国足身上,时常会感到不能承受之重,反过来看,国足的每一点努力,也会得到百倍的放大。只是,如何把握、顺应,乃至主动去营造这种正向的效应,国足乃至中国足球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还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胸和智慧去仔细思量。
改革风劲吹,国足当自强。发展大环境向好,中国足球正进入重构体系和模式的全新阶段。球迷多少年的不离不弃是无法估量的财富,当国足又一次说出“对不起”,人们可以多一些耐心,多一份期待。但中国足球应当明白,在足球场上,真正的尊重是踢出来的。无论指责还是期待,都应当转化为前行的力量,而不是只为眼下的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