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大地在创新中展现活力——二○一六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
“40年来,我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从起步、追赶到跻身国际前列的全过程。高温超导是一个小领域,像一滴水,滴水成涓、汇聚成川,这一滴水映射出我国科技界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1月9日,75岁的赵忠贤院士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的首位“40后”,虽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但仍难掩激动。
与他一起获得最高殊荣的还有86岁的屠呦呦研究员。
两位老者从习总书记手里接过获奖证书,赢得现场3000多人的注目礼。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人们向至高荣誉致敬,为潜心科研点赞,为累累硕果欢呼。
“鼓励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正因为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踏实奋进,默默付出,众多重大科技成果才会竞相涌现。
回望2016,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齐驱,中国科技创新交出一份傲人答卷:中国“天眼”落成启用,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畅游星河,“探索一号”首次万米深潜凯旋而归,“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超算速度……
然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现实,我国科技创新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我国已到了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双双摘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它们带动形成了千亿级规模的大产业,获奖可谓实至名归。就拿TD—LTE移动通信技术来说,它已呈爆发式增长,经济总贡献达到8210亿元,占GDP增长的9.6%。截至2016年11月,我国4G用户达7.3亿户,速率上去了,资费下来了,技术突破带给老百姓的实惠是“用得起也用得好”。
“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 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北斗系统已在海上运输、气象、渔业等11个行业示范应用,渔民装了北斗终端后,可跟手机进行并网运行,满足了向家里人报平安等海上通信的需要。
“要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各行业各领域覆盖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李克强总理对未来提出了希望。
总理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让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心情难以平复。李克强强调,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要加大成果处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人才流动、兼职兼薪等政策落实力度,使创新者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回报,增强科技人员的持久创造动力。
事实上,国家一直致力于让科研工作者更有获得感。2016年,中国科技界“三会”隆重召开,政策“红包”密集发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意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让科研“花钱”更灵活;《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让知识创富摆在台面上。
“最近有点累,嗓子不大好。”会后,穿过合影和签名的人墙后,赵忠贤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但是,获得最高奖还是非常激动,这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更高兴的是,优秀的几代人已经成长起来,肩负起我国超导研究新突破的重任。”
至于500万奖金怎么花,赵忠贤坦言:“将紧盯一个题目只做一件事,未来要‘摸清’超导的机理。”他一再强调“一件事”,希望在超导基础和应用研究上都能有所突破。
做好一件事,也是千万科技工作者的心声——让中华大地在创新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中国科技界将怀揣着这样的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