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助力重庆城口乡村振兴

21.05.2022  17:04

  重庆城口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山地气候明显,大部分地区土地富硒,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野生中药材资源面积超过2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富地”。曾经的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在城口县活动时,就在这里开办了工农红军药房,免费为群众看病送药。

  城口县位于川陕革命老区,地处大巴山腹地,山地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72.5%,野生中药材资源面积有20万亩。曾经,背着锄头上山采药,是老百姓最常见的谋生手段。滥采乱挖一度严重破坏了中药材资源。

  2019年,村民们告别了过去粗放的采药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2021年,全县中药材投产面积近10万亩,产值近7亿元,接近40%的农户参与到了中药材产业中。

  

  高燕镇党委副书记 李丰:在村里面集中种植后,把原来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吸引回来了。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又把我们乡村振兴起来了。

  城口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境内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有1000余种。过去,由于科研能力滞后,农户们“身在宝山不识宝”。2020年,城口县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共建重庆大巴山中药研究院,“科技赋能”为种质资源开发绑上了“加速器”。记者驱车2小时,探访了一个大山深处的种质资源研究所。

  

  总台记者 陈鹏:在培育室里面,可以看到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里面培育的正是曲石斛的幼苗。

  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曲茎石斛的药效显著,但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现在正在经过人工培育增加产量,更好地走向市场。

  

  要打开市场,企业是关键。在重庆市城口县工业园区,一家家中药材加工企业星罗棋布。曾经带着满身泥土沿街售卖的中药材,正在享受从粗加工、制药到销售的全方位“包装”,产业链的延伸,让不起眼的“土疙瘩”,成为致富的“金元宝”。

  

  如今的城口县,已经形成了中药材从科研、育种、下地到粗加工、制药、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重庆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走进老区看新貌,我们看到了一座“大巴山药谷”的新发展。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亿缕阳光|特别的日子,特别的你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