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中国舒展最美画卷(乡村新貌)
开栏的话
金秋九月,丰收时节。“庆丰收 迎盛会”,从鱼米之乡到雪域河谷,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坡,亿万农民欢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三农”发展不断延续好势头,为应变局、稳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乡村新貌”专栏,充分报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崭新风貌,反映新时代强农惠农富农的扎实措施,展现亿万农民团结奋斗、踔厉奋发的时代风采。
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成都、北京昌平两地同步举办主场庆祝活动,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共享丰收喜悦、共赏乡村美景、共尝农特产品、共品农耕文化,形成了两地联动、南北呼应、带动全国的浓厚节日氛围。
神州大地,亿万乡亲,扭秧歌、划旱船、晒五谷,喜笑颜开。在浙江省东阳市寀卢村,乡村文化集市、稻田摸鱼捉虾等农趣活动吸引众多乡亲参与;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特色演出“挠秧号子”唱响一首首丰收的赞歌……各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喜庆丰收,共享丰年。
“又是丰收年!近7000亩水稻收成不错。”闻着阵阵稻香,黑龙江省宁安市小朱家村村民程连坤喜上心头,“黑土地上长出的稻米,亮晶晶、甜糯糯,丰收节有优惠,欢迎下单!”程连坤在网上做起直播。
金秋时节,行走在希望的田野,处处是五彩斑斓的景致,处处洋溢着欢庆丰收的喜悦。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篮子”供给充裕,“果盘子”品种多样,棉油糖胶等稳定发展,为保供稳价防通胀提供有力支撑,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筑牢坚实基础,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增添充足底气。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华北平原,青纱帐起。“今年下了大力气,抓田管、抗病虫、夺丰收。玉米穗子壮实,籽粒饱满,预计亩产1200斤。加上夏粮,一年两收,亩产能过吨。”山东省诸城市王院社区种粮大户耿兆平兴奋地算起自家的丰收账。
夏收麦香阵阵,秋收稻浪滚滚。丰收的喜讯振奋人心: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增长1.0%,实现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较好,夺取秋粮丰收有基础、有支撑、有条件。
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给力。“小麦每斤比往年高出三四毛钱。每亩直补134元,统一‘飞防’每亩还能节省20元。”山东省夏津县粮农宋明礼高兴地说,“真金白银让俺愿意多种粮、种好粮。”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60多亿元,累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400亿元,再次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一系列好政策稳预期、增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田管扎实。“小麦晚播,施叶面肥,加强‘一喷三防’,产量有1000斤左右。夏玉米遇上高温天,浇足了水,现在长势不错。”河南省鲁山县磙子营乡韩庄村种植大户杨新召说。
夏粮生产期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62.4万人次进村入户,促弱转壮、防病治虫;抓好秋粮生产,加强肥水管理……田管更科学,提振丰收底气。
回望10年,广袤田野上,丰收一季接一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辛勤耕耘,环环紧扣,季季压实,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量质齐增,“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种地近10年,小麦单产从不到千斤到突破1200斤,可以说一步一个台阶。”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民谢庆治感慨,“优质小麦种在高标准农田里,单产提升了,品质更好了。”
这10年,我国粮食产能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油品质持续优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显示,今年主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占比超过90%。据农情调度,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供给向优,餐桌更加丰富、更加安全。
青山连绵,橙红橘黄。“果园栽种20多个品种,早晚熟搭配,轮番上市。”湖北省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村村民董健祖忙个不停,“我用的是有机化肥、绿色农药,好产品卖上好价格,销售额今年预计能有50万元。”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加快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现代生产要素不断向田野集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耕地提质量,良田多起来。
“施用有机肥,治理冲刷沟,黑土变得松软油亮,地有劲儿了,看咱这玉米籽粒结得多饱满。”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烟筒山管理区种植户岳少鹏说。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9.37亿亩增加到现在的10.37亿亩……如今,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农机更高效,效率提上来。
“一喷三防,既有无人机也有自走式喷雾机。浇地用滴灌,就是拧个水龙头的事儿。收割靠联合收割机,小麦从地里直接到库里。全程机械化,搁以前哪儿敢想。”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种地“老把式”刘军的说。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挑上“金扁担”,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科技含量高,支撑硬起来。
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数据,技术人员精准灌溉、科学施肥,数字茶园让茶叶品质更佳。“智能物联网茶园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对病虫害有效防控。”福建省安溪县誉丰国心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平介绍。在安溪,近5年来,茶叶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农业科技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强劲引擎和根本动力。
龙头带动,利益联结,小农户连上了现代农业
“村集体与中化合作,耕种收销都有人管,技术指导到位,今年水稻扛过高温干旱,测产亩产干谷子1300多斤。”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陈汪村党支部书记曹旺清说。
“我们发挥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收储,服务周边47个村5000多亩耕地。”中化现代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安陆中心经理蔡松介绍。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答题。
发展农业生产,主体是亿万农民。近年来,各地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龙头带动更强,联农带农作用凸显。截至2021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9万家,家庭农场达到390万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社园村,禾苗随风摇曳。“跟着‘田保姆’,统一育秧、农机作业、订购农资、生产托管,种地省心省力。”村民唐海燕说。
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全程托管……这些年,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目前全国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
“加入合作社,一块田有‘稻鱼收益、利润分成、年底分红’3份收入。”四川省旺苍县三江镇厚坝村兴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学明说,“合作社发展稻田养鱼,管理面积有500多亩。”
利益联结更紧,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目前,全国220多万家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1亿小农户,1120万返乡回乡创新创业主体平均每个带动6至7人稳定就业。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幅幅壮美的丰收画卷,展现了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接续奋斗,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让广袤田野迎来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