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那块圣洁的红色高地

20.03.2019  15:10

  早在十几年前,我才知道位于浙西南的“红色丽水”的基本定位:丽水市辖下的9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这种情形在浙江省是唯一的。这是一块有着悠久革命斗争传统的红土地,是全国较早创建红军的地区之一,也是红军先遣队、挺进师、十三军等中央红军的活动区域。浙西南与红军有着不解之缘,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印记,我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无比自豪。

  白柘垟:庆元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我的老家在浙闽交界处,是庆元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成立的地方。我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特别是挺进师粟裕、刘英和闽东红军叶飞的传奇故事。于是,十几年前,我开始了对红军遗址的寻访、记录和拍摄工作。2005年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之际,我整理出版了以红色遗址照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红色旅程》,对浙西南红色历史作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后的10余年里继续坚持对红色遗址的寻访、记录和拍摄工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英勇悲壮,为此留下的史迹遍布浙西南各地。

  源口村:红军控制丽龙公路的重要一仗

  要了解浙西南红色史,首选地是遂昌。这里也是我去过次数最多、拍摄红军遗址最多的地方。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遂昌成立了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党支部;1928年4月,建立遂昌县工农革命军,这是中共在浙西南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他们以鸟枪、松树炮、铁尺铳、梭镖、条子刀等为武器,在梭溪庙召开誓师大会,捣毁桃源区公所,烧毁文书档案、契约账据,向土豪劣绅派粮款,收缴地主武装保卫团的枪支弹药,伏击反动武装。最后虽战斗失利,其精神却在这一片热土生根发芽。

  石板桥:红军从桥上攻进缙云县城

  翻阅丽水各地党史部门编写的书籍、资料,这时期的内容都非常厚实。1929年12月,中共缙云县委建立了浙西工农革命军。1930年春,缙云南部大洋山区和青田县的红军游击队编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参加攻打处州府城等战斗。此时,浙西南各地还有其他红军游击队、农军一二十支,总人数2000余人。他们在各地相互呼应,相继发动松阳白岩起义、青田舒桥起义、丽水北乡农民起义、宣平起义,还有遂(昌)松(阳)宣(平)边界的牛头山起义等大小数十次起义和暴动,红色武装在浙西南大地呈燎原之势。与此同时,闽北红军在龙泉建立活动点,开辟浙闽红色交通线,在庆元的西坑底攻打反动地主保卫团;闽东红军及党组织在庆元东部地区活动;赣东北红军在龙泉西部山区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龙庆桥:红军一度占领龙泉西南的重镇

  中央红军也相继在浙西南活动,他们活动之频繁、行动之艰辛、付出之巨大,令人难以想象。1930年5月红十三军成立后,连续在浙西南地区攻城略地,比较著名的战斗有金竹缴枪、唐市战斗、攻打缙云县城、攻占壶镇、万山阻击战等。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从福建进入浙江,攻占庆元县城,在竹口打赢了遭遇战,这是先遣队一路上打得最好的战,随后他们经龙泉前往浙西。1935年2月,先遣队失败后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全师538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挺进浙西南。这里成为长征后南方八省留守红军的一部分。他们发动贫苦农民,争取青帮的支持,建立地方党组织,组织农会、妇女会、共青团、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建立游击队和区、乡、村苏维埃政权,成立了第一个丽水全区性党组织——中共浙西南特委和第一个全区性革命军事组织——浙西南军分区,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斗争长达三年之久,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旗帜在浙西南的存在,最终迎来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

  卢子敬故居:红军和“青帮”往来的场所

  当人们踏上浙西南的乡村荒野,就会发现许多红军遗址散落在这些角角落落里。可以这样说,丽水哪儿最偏僻,哪儿就留有红军的足迹。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在丽水大地上,各类革命遗址多达400多处,其中红军大小遗址也有上百处。这些遗址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机构遗址,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人物故居,烈士陵、墓、碑等纪念设施,当然也包括一些已经损毁的遗址。从某种意义上说,浙西南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见证。今天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我们的方式唤醒红色记忆尤为重要。

  住龙:“独臂将军”方志富血洒茶园坑

  不少基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革命历史遗址的保护与传承。我与乡村干部交流的时候,他们如数家珍,能讲出不少红军的传奇故事。挺进师曾在庆元斋郎打过关键的一仗,使红军能在浙西南立足,斋郎村至今保留了完整的师部指挥所旧址、放牛场战斗遗址、红军进村时必经之地会龙桥。这些遗址很好地保存了当年的红色气质。身临其境,令人感慨万千,由此,我曾在寻找革命遗址日记中写下“溪水冷涩,山色嵯峨,震撼天地的厮杀声已汇入烟雨飘摇中”的语句。遂昌县的王村口有挺进师师部驻地旧址,这也是我到访最早、次数最多的红军遗址之一。在这里,有一处程氏民宅,师长粟裕、政委刘英及师部机关人员都曾在此住宿、办公。松阳县的安岱后也曾是挺进师的住地,龙泉的住龙、松阳的枫坪都曾是红军重要的活动地。这些地方的红军遗址都保护得不错。

  濛淤桥:先遣队两头夹击敌人

  但是,也有不少红色遗址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有些战壕已被荒草掩盖,难以寻觅当年的踪迹;有的建筑已破旧不堪,甚至坍塌;土墙上的标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褪色模糊。不少红色遗址逐渐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如原来完好的庆元濛淤廊桥就已被大火焚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运输队曾在此两头夹击敌人,抓获多名俘虏,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如今濛淤廊桥虽然重建,但已非往日模样。而我当时也仅拍下了廊桥失火后的遗址图片。岁月如梭,斯人已逝,又有许多红色印记或被风雨侵蚀,或为天灾人祸所毁。无论是字迹趋于模糊的缙云汤畈村红军标语,还是即将完全倒塌的红十三军后期自任红二师师长郑秾的故居……这些即将损毁、消失的的遗迹,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

  善继桥:红军战士设卡站岗放哨查路条

  历史遗迹是不可复制的,红色历史更不应被人遗忘。依靠政府相关部门抢救保护遗址固然非常重要,但还远远不够。我想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贡献力量,于我,就只能利用手中的相机拍下这些珍贵的遗迹,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些遗址的故事,希望这些图片和文字能流传得更久更远,以唤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保护红色遗址,传播红色故事,颂扬红色精神。作为一种红色文化,它的传承与传播需要载体,只有借助人和物、是与非,才能变得生动活泼而有生机,这正是我做这一切的初衷。为此,我有计划地走访、拍摄、记录红军遗址。我走过浙西南、浙东、浙南、浙西、闽北、闽东、皖南等许多革命老区,尤其踏遍了地处浙西南的丽水的山山水水。十几年来,拍摄了数千幅遗址照片,这些照片有当年的战壕,有红色村落,有红色桥梁,有红色标语,也有烈士墓和纪念碑、塔等。

  走过每一个遗址,只为记录最真实的历史,铭记最光荣的红色岁月。在闽北崇安,我拍到红军挺进师组建后整训的地方——岚谷,拍到了挺进师与闽北红军会师的地方——车盆坑。为了多拍到一处遗址,有时为赶时间只能自费坐出租车;有时为寻访一处红军遗迹,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有时由于遗址地处偏僻,费时一两天才能走访到。为了拍摄遂昌门阵红军遗址,当时遂昌没有公路到那里,从地图上看,武义与之近邻,但也没有公路,我花了三天时间寻找,绕道金华才到达门阵。在那里还找到了已经90多岁的红军女交通员廖小妹,她曾经给红军送过情报、送过饭,还在粟裕离开门阵北上皖南加入新四军前,送上一束兰花。

  每一次的走访、记录、拍摄,都是对自己一次意志力的考验和精神上的洗礼。当然,我更希望这些文字、图片成为红色历史积淀的例证,成为保存红军精神财富的物证。

  后坑桥:先遣队最为成功的一战

  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奇迹。而正是在红军长征中飘出第一缕红飘带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挺进师等坚持在南方八省开展游击战争的留守红军们,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他们的坚定信念、无比忠诚、顽强坚持、浴血奋斗,展现的是一样的长征精神,都应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所铭记。

  为了遍布浙西南的红色印记,为了心中那块圣洁的红色高地,我已为此坚守了十几年。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入登高望远的境界。进入这一境界,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也是我始终坚持不懈的方向。我将不忘初心,为了心中那块圣洁的红色高地,继续前进!

  作者|吴利明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