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记延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乔宏喜
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学农爱农,工作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蔬菜生产技术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常年在生产一线指导农民种植蔬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新优品种,他的脚步遍布延安市的各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为延安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就是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高级农艺师、陕西省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延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乔宏喜。
1995年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面对困难的家庭和原延安农校的真情邀请,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回到延安农校任教。他记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在农校时认真备课、授课;2005年调入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后,他先后在安塞、志丹、吴起、甘泉等县科技下乡,常年在生产一线详细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听取菜农的反映,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坚持蹲点指导农民进行蔬菜生产,使所指导的蔬菜专业村菜农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因业务精湛、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多项荣誉。2004年被延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延安市优秀教师, 2005、2007年两次被团市委评为延安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07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延安市新世纪“22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0年被团市委评为延安市青年突击手,被省园艺蚕桑站评为园艺工作先进个人。从2011年起,他连续四年被延安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聘为科技特派员,先后在甘泉、安塞、延长等县区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是最贴近现代农业的产业,它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生产技能和一定的经营能力。但我市设施蔬菜的从业者大多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因此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是关键所在。乔宏喜同志对设施蔬菜专业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有十年的教学经历,讲课是他的特长。因此当选科技特派员以来,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对菜农开展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他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内容先进实用,深受广大菜农喜欢,效果显著。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下乡中看到因温室性能不佳、品种老化、土壤连作障碍日益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菜农产量效益提升,他十分着急。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试验示范,他与其它专业人员一起制定并在全市推广了以“温室棚型改良、新优品种集约化(嫁接)育苗、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机械卷帘、病虫害绿色防控”六大技术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并推广了津优30号黄瓜、37-72辣椒、金棚一号番茄、布利塔茄子等10多个优良蔬菜品种。到目前为止,全市50%以上的温室都是新式“95式”温室,机械卷帘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率达40%以上,新优品种应用率达到85%以上,嫁接栽培比例达75%以上,蔬菜产品的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菜农的种植效益提高35%以上。
2011年作为科技特派员他被下派到甘泉县道镇镇甄家湾村下乡。了解到该村温室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连作障碍严重后,他大力宣传引导,积极推广石灰氮日光消毒和秸秆生物反应堆两项技术共74棚,占到总棚数的61.7%。应用这两项技术后,温室蔬菜的死株率从26.3%下降到3%以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 1-2倍, 20厘米地温提高2-3度,气温提高1-2度,温室内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减少农药用量4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增产达到28.5%以上。2013年针对夏季强降雨导致全市的日光温室受损严重的问题,他广泛调研,制定了“延安市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和建造注意事项”下发各县区,为今后提高建棚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延安广大菜农的生产水平,规范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2004由他主编出版《延安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一书,共发行了2万册,当时延安种菜的农民基本人手一册。2009年由他主持制定的《延安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标准》已颁布发行,为延安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主持制定的《延安市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标准》正在校验中。工作以来他先后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他参与的“延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2007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负责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项目获2012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
天道酬勤。2011、2012年连续二年被省园艺蚕桑站评为园艺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评为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聘为陕西省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先进个人,荣获由延安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组织评选的延安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