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泡沫人设”的崩塌

02.09.2021  15:09

    【文化评析·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⑦】

  作者:赵彤(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

  近来,演艺圈里“人设崩塌”的事件接二连三,在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以往在文艺叙事里被称为“人物形象设计”的专业术语,近十年来被业界简称为“人设”。随着演艺经纪的迅猛发展,设也从人物形象设计这个本义,派生出了为艺人拟定人格定位、品行气质、兴趣爱好乃至言行方式的衍生义,以便吸引更多关注。由此,人设突破了以往主要由编剧、导演等专业人士研究推敲设定的专业边界,进入到社会领域。今天,大家议论的“人设崩塌”,主要不是围绕着“人设”本义展开的,而是由它的衍生义触发的。

  无论是哪种语义上的人设,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拟想目标。对于演员而言,检验是否实现了拟想目标的最高标准,是演员能否做到“演什么像什么”。如果说,演员能否完成人物形象设计的任务,在于能否做到场场投入精气神,那么,对艺人来说为了达成人设预期,需要的是时时处处的自省。所以,演员在上戏之前,要问一问自己,这个角色能不能担当得起来。艺人也需要在自设、求设、被设和设计升级之前,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毅力、有定力地实现要肩负的人设。不仅如此,无论是演员所属的院团,还是艺人所签约的公司,其主事人也需要审慎地论证一下,担纲者与所担之纲是否匹配。人与人设的不匹配,或者变化了的人与预期的人设相背离,这样的关系埋下了“泡沫人设”的危机。

  人设既与行业、事业、产业相联系,就会与名誉、利益相挂钩。名与利,都是有合理性的,不必讳言。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也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面对忘乎所以的追名,他的告诫是“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对于富贵的向往,他主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古往今来,名与利和仁与道,或者进一步说,是和法律与道德紧密相连的。

  人设都是有“光环”的。光环所及,会让一些艺人以为自己是绝对的发光体,却忘了自己更是被关注点,既看不到社会,也看不清自己,以为有盛名便可以无往不利,以为有美化人设便可以横行无忌。殊不知,人设原初就是个拟设,如同期货,如果实物不能履约按期交付,或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无论怎样的“”最终都会崩塌。

  “人设”是一种名誉资源,但不是无限可再生资源,一旦崩塌,无法重生。人都有自爱自重之心,但不能因为自爱而陷入自恋自大,不爱人、不尊人。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缘于自轻。既已设身,就要处地,“行必履正,无怀侥幸”。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2日02版)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