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孩给习总书记写信 收到国家信访局回信

23.03.2016  13:24
            《三秦都市报》2016年3月23日(问/记者姬娜 实习生 成苗莹;图/记者 代泽均)题:西安女孩给习总书记写信 昨收到国家信访局回信

张嘉淼拿到国家信访局的回信

张嘉淼(左二)和妈妈在学雷锋月为小志愿者赠送《熊宁的故事

拿到国家信访局回信,张嘉淼一家人来到本报报喜

张嘉淼一家在本报优秀志愿者颁奖现场合影

            西安女孩,10岁的张嘉淼,上个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昨天,她收到来自国家信访局的回信,一家三口来到本报分享喜悦。
惊喜:一家三口前来本报分享收信喜悦

            “很高兴!很激动!我之前给习爷爷写了信,今天收到国家信访局给我的回信了!”昨天17时,10岁女孩张嘉淼和父母一起来到本报。             张嘉淼,西安市碑林区景龙池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扎着高高的马尾辫,胸前系着红领巾,文静中带着一丝羞涩。             “今天上午我们上完第三节体育课,有同学说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我心想老师可能让我取作业本,没想到老师递给我一封信。”张嘉淼说,信封上有“中南海”字样,正好上课铃响了,她就拿着信件去上语文课。             中午放学,她独自步行回家,本想把信交给妈妈再打开,可是,路上还是忍不住打开信封,来自国家信访局的回信,使得她三步并作两步赶回家。             “平时孩子回家都是用手敲门,今天却在门外大声喊妈妈快开门,我以为她手里拿着东西,腾不开手来敲门。”母亲钟华向记者描述当时情景,开门后发现女儿手里拿着一封非常珍贵的信,她立即给丈夫张红喜打了电话。             张红喜平时中午在单位,一听到来自国家信访局的信,立刻赶回家。“之前,曾收到过一条短信。现在,收到了信件确认了,信封上有‘北京’、‘中南海’字样,挂号信时间是3月14日。”张红喜说,这封非常珍贵的信让一家人格外激动,等孩子下午放学后,他们就立即赶到本报。
缘起:参加三秦都市报活动受启发


            “‘昔日献爱心,如今受关爱’,张嘉淼萌发给习总书记写信的念头缘于三秦都市报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举办的‘志愿者关爱行动’”。张红喜说,今年2月2日,他们一家三口有幸参加了优秀志愿者和十佳志愿团队颁奖典礼,妻子钟华和女儿张嘉淼都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他代表陕西熊宁爱心促进会领了十佳志愿团队奖,女儿是这次评选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优秀志愿者。             2月4日吃晚饭时闲聊,嘉淼问习爷爷管不管做公益的事,张红喜说:“当然会管,像我们帮助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中央领导都是提倡的”。“那如果给习爷爷写封信,他能看到吗?”孩子的这句话让父母感到一阵惊喜,“习总书记很亲民的,应该可以看到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写,可以吗?”父母说:“当然可以啦!”父母的鼓励给了孩子信心,嘉淼就这样开始动笔了。             “2日参加完颁奖典礼,开心之余,我心里想着爱心促进会的叔叔阿姨和爸爸妈妈无私奉献,为社会送去爱和温暖,然而得到的社会关爱却并不多,有时候还要遭受嘲笑、误解和质疑。因此我想给习爷爷写信,想让他为我们这些志愿者点赞。也带动更多的人做善事、做公益。”张嘉淼对记者讲述了写信的初衷。
邮寄:随信邮寄三秦都市报

            嘉淼写给习爷爷的这封信一共有1061个字,白天要上课,只有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一天里四易其稿,要么感觉字不整齐,要么不小心涂上了墨水,2月5日她一直写到晚上11点多才写完信。             嘉淼在信中特意介绍了志愿者心目中了不起的英雄楷模——熊宁。熊宁被誉为“西安最美女孩”,“中国志愿服务第一人”,她是为中国公益事业献身的第一人,今年3月10日是熊宁遇难八周年纪念日,她虽已永远离开了她挚爱的志愿者事业,但传承和发扬熊宁精神却不能停息。在信中,张嘉淼说的“妈妈拿出家里几万元积蓄,支持爸爸重走熊宁走过的路,还发起创办陕西熊宁爱心促进会”,就是熊宁精神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             嘉淼还在信中写道,新春佳节她收到最好的礼物不是压岁钱,而是一句“让爱温暖你我,为优秀志愿者点赞”,这句话也是本报联合阿里公益举办“关爱志愿者行动”时的口号。父母还决定把本次活动的“十佳志愿团队”2000元奖金捐给偏远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有一次,父母要去‘蒲公英家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那里的孩子父母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年龄和我差不多大,却不能每天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我听后立即把积攒的压岁钱拿出来,买了本子、笔、橡皮、零食,塞了满满一书包带过去,和那里的小伙伴们分享,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母亲帮助她查地址、寄信,赶在春节前夕将信发出。张红喜说,邮寄信的时候,他专门邮寄了4份三秦都市报复印件(有他们一家人多年来参与本报的活动以及他们的公益报道),和1份三秦都市报2月3日整版报道志愿者颁奖活动的原件。
回信:“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记者看到,这份写有“国家信访局”字样的信纸上写道:             张嘉淼同学:             你好!你近期致习主席的信收悉。你从小就开始做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评为西安公益小明星、陕西优秀志愿者,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祝你学习进步,祝你们的爱心团队越办越好!             此复。 二〇一六年三月五日             “106个字的回信,体现国家领导人对祖国未来和志愿者的关心支持!”张红喜说:“这种关心带来的鼓励和力量,增强了我们这些志愿者的信心。”张嘉淼捂了捂因激动而发红的脸,“我可不可以借你们报纸,表达一下心意?‘首先感谢习爷爷的关心鼓励,我会牢记您的嘱托,不辜负您的殷切希望,平时要好好学习,同时做好志愿服务,在爱心团队中锻炼成长,将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音:志愿精神成为代际间不息的传承

            把信件装进印有本报标识的“让爱温暖你我为优秀志愿者点赞”的奖品袋,张红喜一家人激动地在本报进行了合影。“这个袋子,我经常外出提着,你们举办的关爱志愿者活动,在陕西来说算是一个创举,以前都是志愿者关爱别人,现在有人来关爱志愿者,以前体制内单位也会评优秀志愿者,但是,没有这次这样的全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让群众投票推选(短短6天,约15.8万人为志愿者投票,页面访问量超141万),让来自各方的评委推选,更加注重来自基层一线志愿者的意见。”张红喜说。             张红喜、钟华是熊宁爱心促进会的发起人、公益搭档。钟华从最初支持丈夫创作《感动中国的天使》《熊宁的故事》,到2015年“熊宁爱心公益”救助项目去重庆参加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来回的走访、差旅费及扶贫帮困,都是钟华平时省吃俭用“抠”出来的。他们家里并不宽裕,为社会公益却舍得“投资”,多年来用掉家里积蓄5万多元。             现在他们全家都是志愿者。“我们总觉得孩子很小,不会做什么,但是他们的公益想法和活动,往往更让大人受到启发!”钟华感慨地说。“起先,我们没有刻意让孩子做公益。只是讲一些公益故事给孩子听,有一段时间我们周末去做公益,没人看孩子,便带着孩子一起去,孩子耳濡目染,对公益活动特别感兴趣,想着怎样去帮助别人。现在,别的父母带孩子去旅游,我们周末时带孩子去做公益,参加活动。”张红喜感慨说,夫妻传承熊宁精神,10岁女儿接力,志愿精神成为代际间不息的传承,以后,将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