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阅读习惯调查 近七成受访者每天阅读超一小时
昨日,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内座无虚席。 记者 张宇明摄
57.3%的受访者
选择电子阅读
生活健康类、人文类
图书最受关注
省图书馆借阅人数
借阅数量双双提升
实用性书籍
书店卖得好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于4月18日公布,调查显示,国民的读书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数字化阅读的比例大幅攀升。在这个数字化阅读时代,西安市民的阅读现状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调 查
刷屏看书 碎片化阅读渐成趋势
“上班时忙得没时间看书,下班后累得没心情看书,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看手机新闻,刷微博,浏览小说,断断续续进行阅读。”在西安一家外企工作的王女士说,周围有不少人通过网络进行碎片式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上网读书更快捷也更方便。
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平板电脑)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有51.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调查数据还显示,中青年人群已经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军。
昨日,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在受访的50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除过课堂和工作中必要的读书外,其他方面的阅读并不多;有六成以上的人表示现在读书基本依靠数字阅读方式,这些人中大多数是中青年人,中低学历者,而受访的老年人和高学历者表示,还是习惯于手捧一本书安静地品读。
另外,在采访中,有八成以上的数字阅读人群认为之所以会选择这种方式,一是因为不受时间限制,不用去书店选购书目,也省去了到图书馆借阅的烦琐;二是选择数字阅读更实惠,网上的电子阅读产品有很多都是免费的,即使有一些付费的书目也只需支付几元钱,相对于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纸质书刊来说,选择数字阅读更加划算。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图书馆了解到,截至2015年年底,该馆图书馆藏数量为464万余册,2015年全馆全年接待读者265万人次,工作日接待读者每天6000到7000人次,节假日每天入馆读者数为8000到9000人次,与2014年相比入馆人数并无太大变化。另外,2014年全馆外借图书人数为715819人,借阅图书为2043349册,2015年外借图书人数是754138人,借阅图书量为2191208册,不论借阅人数还是借阅量都有所提升。与纸质阅读量相比,陕西省图书馆的电子阅读量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2014年全馆全年的电子图书下载量为7.7万册,2015年电子图书下载量增至52.8万余册。工作人员表示,从统计数据上看,传统的纸质阅读量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数字阅读量呈井喷式增加态势。
作家、翻译家陈若星说,每个人每天的阅读时长是相对固定的,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必然会在阅读量上挤占对传统纸质读物阅读的机会。碎片化的阅读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深入性系统性阅读所占比例就会越来越小。碎片化阅读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读完一本名著,只能抽零碎时间阅读,而这必然导致阅读变得零碎,虽然碎片化阅读容易使人形成惰性依赖,不容易形成深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但碎片化阅读能够给人们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信息、知识和娱乐,还可以进行快速、及时的互动参与,这些都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
现 状
实用性书籍成热门
在陕西省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上,玄幻、言情、穿越、宫廷、生活实用类书籍都排在借阅前列,像《平凡的世界》也因为电视剧热播而重回大众视野,实现了从“60后”到“90后”的“通吃”;同时,《红高粱》《何以笙箫默》等书也因为电视剧、电影的热播而受到热捧。对于“60后”“70后”的中年读者来说,古典文学、巴金、金庸等更受欢迎,而在年轻一代人眼中,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文学”显然更有市场。另外,老年读者对于保健、旅游类书籍比较青睐;受年龄增长、家庭等影响,“70后”“80后”则开始更多地关注亲子、育儿类书籍;而更加年轻、以学生群体为主的“90后”,阅读比例最高的则是青春文学、旅游、运动、美妆等书籍。同时,进入职场上升期的“80后”,则青睐经管、传记、文学类书籍。
从新华书店的图书畅销榜单来看,考研求职、官场笔记这种功利性、实用性的阅读已成为当前阅读趋势。陈若星认为,在快速消费时代,功利性阅读盛行,提高人文修养、陶冶道德情操的书籍则曲高和寡,人们读书是为了获得具体的、速效的指导,这些无可厚非,因为人们在为了提高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来对自己加以指导,以此作为换取提升自己的物质条件的基础,等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考虑到精神上需要升华时,读一读名著、经典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以此提升自身境界。
建 议
“左手图书 右手网络”
根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移动阅读的用户规模已达到2.42亿,中国人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换成纸质书,首尾相接相当于绕赤道8圈。
陈若星表示,数字阅读的迅速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无论是数字阅读还是纸书阅读,都是阅读的一部分,只是两者所依附的媒介平台有所不同。在发展趋势上,纸书阅读所占的比重可能会逐渐变小,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还会平行发展,纸书还不会被数字阅读所取代,只是数字阅读的便捷性会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一方面要鼓励数字阅读的发展,因为网络、手机等数字化阅读平台,降低了读书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另外,书籍的变革,从来就是向着材质更轻、阅读更方便、传播更快捷的方向迈进。数字化阅读,必然是阅读文化的发展方向。读者应该“左手图书,右手网络”,把经典纸本阅读与快捷网络阅读结合起来。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革新,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线上线下互补的阅读时代,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也应对纸质图书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应试图建立一种好的书评机制,加大对纸质书阅读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能够沉淀下来,进行深阅读,安静地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
近七成受访者 每天阅读超一小时
西安市统计局日前就市民阅读习惯进行了电话和网络调查,昨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市民有每天阅读超过1小时的习惯,而电子阅读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全民阅读的氛围较为浓厚。
会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吗?
近七成市民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市民有每天阅读的习惯,高学历人群更加明显。据统计,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69.6%。其中,阅读时间在1~2小时的为40.2%,2~3小时的为15.2%,3小时以上的为14.2%。
从文化程度看,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受访市民中:研究生及以上的占87.9%,大专及本科的占76.3%,高中及中专的占63.2%,初中及以下的占53.9%。
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
近六成市民
青睐电子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手机应用的多元化发展,手机阅读发挥其内容及便利的优势,争取到了更多的读者。当问及阅读的主要方式时,近六成受访市民选择了电子阅读(57.3%),选择纸质阅读的占42.7%。在电子阅读方式中,八成(80.2%)受访市民通过手机阅读,其他依次是,网络(48.7%),电子阅读器(15.0%),MP4、MP5等电子产品(7.8%)和光盘(4.2%)。
与电子阅读被青年群体青睐相反,老年人和低学历者仍然喜欢纸介质阅读。分年龄看,选择电子阅读比例最高的是13~30岁的青年群体,占69.8%;31~50岁的中年群体占59.3%,而51~70岁的老年群体占44.3%。
比较喜欢阅读哪类图书?
生活健康类图书最受关注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对生活健康类图书和人文类图书的关注度较高。据统计,排在前两位的是生活健康类图书(65.9%)和人文类图书(62.6%),其他依次为:娱乐类(39.3%)、科普类(38.9%)、专业技术类(37.5%)、励志类(33.2%)、财经类(31.5%)及与学习相关的辅导书、工具书(25.0%),另有其他类图书仅占4.8%。结果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增强,对生活健康类书籍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
哪些因素影响阅读图书?
一半市民认为自己“没时间”
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定期购买书籍的习惯尚未养成。其中,有10.2%的受访市民从不购买书籍;57.6%的受访市民不定期购买;只有32.2%的受访市民有定期购买书籍的习惯,大部分受访市民尚未养成定期购买书籍的习惯。
“没有时间”成为影响市民阅读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当问及什么因素会影响阅读时,54.9%的受访市民认为没有时间,其他依次为:书价过高(23.7%)、找不到感兴趣的书(23.2%)、没有读书氛围(18.1%)及不太爱看书(10.0%)。
北站设“书香候车室”
昨天上午,西安北站候车室内的阅读区正式对乘客开放,这个“书香候车室”也成为全国高铁站中的第一个。乘客只要凭身份证登记就可进入阅读区。除了目前已有的2000多本书刊杂志外,阅读区设置的电子阅览器内存有数千本书,乘客可通过阅览器阅读,也可以将电子书下载到手机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