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扶贫互助资金助推贫困人口实现产业精准脱贫
渭南的互助资金发展从2007年启动试点以来,以服务群众产业发展与增收脱贫为中心,突出创新管理、创新融资、创新发展三位一体创新思路,推行“协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了产业扶贫中项目覆盖率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的难题,实现贫困人通过产业增收脱贫的目标。截至目前,渭南市10个县(市、区)共建立互助资金协会334个(包含白水、澄城2个县级协会,332个村级协会),全市互助资金运行总规模已达6533万元,已累计投放借款1.74亿元,直接扶持协会会员3.6万户,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了解决村级协会操作程序不当、账务管理不规范、降低运行成本等问题,渭南市扶贫办试点在白水、澄城两县成立县级互助资金指导中心,在村级只设一名会长及一名联络员,实行县上分村统一做账,资金通过“一卡通”电子兑付,既解决了账务不规范的问题,又减少了村级管理人员,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电子化管理水平。
创新融资模式,提供资金保障。协会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协会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扩大项目覆盖面和增加互助资金的运行规模,该市在临渭区试点,采取用贴息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办法,为社会资本开辟扶贫战场,并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办指导手册来操作管理,为群众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目前,临渭区已引进社会资本122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扩面村119个,直接扶持会员1922户,效果明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资金效果。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就是为了发展产业,为了解决有资金无项目或有资金找项目的问题,渭南市2013年与省办协商,在大荔县荔民公司成立互助资金联合会,把互助资金协会与“参股融资,参股建园”产业发展模式相结合,把协会资金与合作社和产业项目联合起来,不仅解决了群众的资金困难问题,而且还要解决资金怎么用、怎样发展产业和发挥效益的问题,实现了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目标。实践证明,协会资金运行和周转次数明显加快,贫困户通过产业增收脱贫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与产业项目结合的协会会员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为互助资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