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什么?

19.04.2015  10:06

  安克万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兴奋,好奇的人想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兴奋的人认为,“互联网+”带给自己和社会变革的机会来了。

  我认为:“互联网+”是指与互联网连接的万事万物,并会改变它们的方式或轨迹。“互联网+”的基础是“万物互联”,即IOT(Internetofthings)。通过网络,人与万人,人与万物非常随意、便捷的联系(控制),人与万人的联系,已基本实现;人与万物的联系正在努力行进。这既是现实又是愿景,既是物理反应更是化学变化。

  互联网的应用从桌面延伸到手指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它带给我们的魅力与变化。现实是,智能手机把我们都变成了低头一族:这一种族不分年龄、职业、性别、距离、场合;不分眼球与屏幕的远近;不分白天与黑夜。有区别的,只是网上的内容及自己的目标。愿景是,每个人似乎对移动终端都有了“鸦片瘾”式的依赖:依赖它完成自己认为需要的。那么,“互联网+”是什么呢?

  第一,“互联网+”是物理反应:

  现在,一个普通的人,只要有某项专长或某个兴趣,都可以通过手指,把自己的专长或兴趣放大,也可以让自己的专长或兴趣转化为财富。比如我做的蛋糕有特色,家就是生产车间,微信的朋友圈就是销售渠道;比如我有钓鱼的兴趣,通过微信就可以约一群未曾谋面或不熟识的“好友”在某处比试,然后将战利品摆摊设点,便于出售。

  机票售卖由较早的电话订购,票务公司送票到手渐变为手执身份证到机场的柜台打印,再到自动直机。今天,你带上身份证,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安检了。说不定明天,对,可能就是明天,你只需要带上智能手机就可以不紧不慢从容乘机,甚至周游世界——因为身份证及护照已与手机三者绑定。

  放开想象,国外一所大学的校长说:我现在非常兴奋,我们的学生那么多,以至于我们不需要围墙,有网络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学生,这多么美妙。同时我又非常紧张,没有了围墙的学生,还是在我们学校注册吗?这多么恐惧。

  第二,“互联网+”是化学反应。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互联网+”就是各行业的和互联网发生的一场化学反应。为什么是化学反应?把氢气和氧气混合在一起,他们还是两种气体。可是一旦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就能变成水,这是本质的变化。“互联网+”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是本质上的变化。比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等。这是互联网对于外部世界的改变。它的创新和创造,几乎轻易赋予了更多的人或更多的事,这些人、事的创意或独自或集聚,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

  “互联网+”对人自身的化学反应,即思想的变化,我认为是颠覆性的或者是致命性的。通过微信“摇一摇”,你可以与千里之外的他(她)进行单向或双向交流;通过微信“扫一扫”,你可以与某电视台互动;通过微信“附近的人”你可以窥知他的思想或家庭或行踪等你想知道及不想知道的信息。而上述随意的三种方式之一,可能瞬间或持续地改变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者使你灵光一现,变成另外一个自己:容颜依旧,内心有异。

  互联网与个体的关系,实际上就成了你在何处,你都在网上,你孤身一人,你依然在世界之中。

  就是这样,如果你连接了,“互联网+”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变化,就会在你身上产生奇迹。如果工业、农业的生产、研发或销售环节与之连接了,社会将会出现奇迹性的变革。 (作者为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