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应以诚信为命脉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既是一场网络狂欢节,也是一场考验商家与买家诚信度的市场营销大战。据阿里巴巴公布的“双十一”交易数据显示:天猫全天成交金额为571亿元,有217个国家和地区被点亮,新的网上零售交易纪录诞生了。然而,在繁华的电商销售盛宴背后,也暗藏隐忧,让买家们叫苦不迭。“库存不足”、“几秒抢空”,使辛苦等待的买家望网兴叹;先涨价后降价的虚假促销,使买家得便宜不成反花冤枉钱;成交记录隐晦不明,使买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此种种,都成为互联网经济繁荣背后的缺陷,也为诚信营销敲响了警钟。
俗话说,“人无诚而不言,人无信而不立”。在我国大力提倡社会诚信教育的同时,诚信缺失却给部分电商蒙上了阴影。究其根源,一方面,面对庞大的消费热情,电商平台上的某些商家为了追求一时利益、创造更多效益,绞尽脑汁想出种种看似便宜促销、实则坐地起价的办法,为原本畅通的消费渠道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双十一”前,过度集中的网络促销活动,铺天盖地向消费者袭来,当群体购买的冲动压住理性的克制后,就引发了非理性的冲动消费,随之而来的是,交易后的退换货、退款纠纷等问题。久而久之,消费者对虚假促销、价格欺骗的担忧日益加深,对网上商品的总体质量心怀疑虑,这必然会影响网上营销的交易量,对互联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喜的是,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在北京正式挂牌,这是国内第一家关注互联网金融诚信建设的行业自律组织。与此同时,工商总局约谈了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10家电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电商虚构优惠促销,也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有效提升了电商诚信度。
的确,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商销售为我们带来便利,从天猫变成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五湖四海的商品。但是,千变万变不离其宗,诚信才是互联网经济的命脉,才是电商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之本。因此,只有紧抓诚信这根弦,政府不断加强对电商企业行为的监管,诚信联盟发挥行业道德自律,商家提升诚实经商意识,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理性客观地应对各种欺诈隐瞒行为,真正做到营销诚信、交易诚信、服务诚信,各电商才能在茫茫商海中勇立潮头,互联网经济才会绽放出更绚丽持久的光芒,我们的商业文明才能在勃勃生机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