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西安九大领域接入互联网+
西安“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推动西安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初步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互联网 ”发展新模式。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一心、两带、七组团、十板块”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一心: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和支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两带:高技术与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带、文化旅游休闲与现代物流产业带;
●七组团:在高技术与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带上,形成阎良航空产业组团、高陵装备制造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经开区先进制造业组团、沣东统筹科技资源产业组团、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组团、航天基地航天产业组团等“七组团”;
●十板块:在文化旅游休闲与现代物流产业带上,形成临潼旅游产业板块、临潼现代物流板块、国际港务区国际物流商贸板块、浐灞生态与国际合作板块、曲江文化板块、引镇现代物流板块、汤峪休闲旅游产业板块、终南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产业板块、草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和楼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等“十板块”。
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五区一港两基地”和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优化调整,强化“一区一主业”,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打造“寻根文化”展示基地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深入挖掘周、秦、汉、唐文化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打造各展风采的“寻根文化”展示基地。
加大七贤庄、北院门等历史特色街区建设力度,恢复好、保护好、展示好西安的老街区、老宅院。提升秦腔文化艺术整体发展水平,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推广三大品牌
加快推广西安·世界古都、长安·丝路起点、秦岭·世界名山三大品牌,打造皇城区文化商贸、曲江文化旅游、浐灞国际会议与生态度假、临潼秦唐文化与度假、秦岭楼观道文化等十三大旅游集聚区。实施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山水旅游两轮驱动战略,推动旅游产品向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在重点商圈设保税展示交易场
以旅游带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餐饮、商贸、娱乐、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完善我市购物、美食、休闲、文化等设施功能,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商家,积极争取在重点商圈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场所或大型免税购物中心,打造中西部商业中心。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以三星项目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培育壮大电子级多晶硅、大直径单晶炉和硅片制造等配套产业,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产业基地,在下一代新型存储器产业中保持世界领先。到2020年,全市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生物医药
重点在生物检测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与生物药、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新的增长点。到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新材料
主要以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复合、纳米、智能材料。积极推进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
认真落实《西安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围绕数字化设计、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应用创新。到2020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
●航空航天
航空产业方面,围绕航空制造和航空服务,构建涵盖整机制造、发动机研制、零部件加工、航空材料、航空维修与改装、试飞试验保障等完整产业链。推动以航天运载动力、卫星测绘、北斗导航、授时、通信及位置服务为主业的卫星应用产业整体发展。到2020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重点突破整车控制系统、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和先进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支持陕重汽、比亚迪、金龙汽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60%。
推进产业业态和模式创新
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西安互联网骨干网的区位优势和网络支撑优势,加快推进九大“互联网 ”行动计划,有序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创新能力,催生经济发展新业态。到2020年,初步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互联网 ”发展新模式。
九大“互联网 ”行动计划
●互联网 智能交通: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城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电子收费系统等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
●互联网医疗卫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急救系统、远程挂号系统、预约诊疗、诊疗结果查询、电子收费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字化诊断查询系统、数字远程医疗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人口计生统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互联网环保监测:完善环保物联网监测网络,实现实时环境状态感知和高可靠数据传输,加快推进覆盖全市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环保应用系统建设。
●互联网 数字教育: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化智慧教育网络,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学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资源整合和共享。
●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林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农林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与利用,加快农林大数据库建设,建立完善农林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互联网科技惠民: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信息发布云平台和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打造新型创业载体,加快发展“互联网 ”创业网络体系。
●互联网金融创新:加快构建以大数据、第三方支付结算、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股权)、金融产品销售、电商金融等为主的比较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互联网先进制造: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化车间建设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组建智能制造及设计产业创新联盟。
●互联网 旅游文化: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移动旅游个性化服务平台和西安旅游智能管理系统,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做强现代服务业
以国家、省、市各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打造一批特色服务业聚集区,推动科技服务、金融、现代物流、会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健康养老、家庭服务业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服务业高地。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400亿元。
●打造“一带一城”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环大学创新产业带: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各个校区为核心,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载体,发展委托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技术中试等研发设计服务,形成研发设计服务产业聚集。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测绘研究院、陕西煤炭遥感测绘院等为核心,整合周边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单位的技术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工程技术、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等科技服务产业聚集。
文化科技创业城:重点以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艺术类大学为文化支撑,以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为核心,依托陕西动漫平台、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重要资源,形成创意文化产业聚集。
●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和绿色金融
全力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及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和绿色金融,在提升长安路金融街区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西安金融商务区为核心、西安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示范园区为两翼的“一区两园”格局。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左右。
●把西安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货运航线、铁路班列网络,强化多式联运设施衔接,发展大宗商品物流、专业仓储物流,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物流。加快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核心的“一港三园三体系十中心”物流项目建设,把西安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国际物流中转枢纽港。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50亿元。
●打造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建设以西安电子口岸为依托的西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十三五”期间,打造5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0个电子商务示范乡镇、50个电子商务示范村。到2020年,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达到63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5%。
●在渭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小镇
鼓励发展中医医疗保健、养生康复、体育健身、心理健康、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健康咨询服务、营养保健指导和健身美容等健康服务业,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建设浐灞丝路健康产业园,推进秦岭北麓健康休闲产业带建设,在渭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小镇,打造西北地区健康服务中心。推进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家庭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智慧健康服务,重点发展针对提高社区人民身体健康管理品质的智慧社区健康管理平台、健康云服务平台等。到2020年,全市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左右。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优化整合农业资源,提升“一区、三带、七板块”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一区:秦岭北麓西安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带:沿渭都市农业产业带、渭北工业区农业产业带、南横线都市农业产业带;
●七板块:白鹿原都市农业板块、周至猕猴桃苗木花卉板块、户县长安葡萄板块、临潼石榴板块、临潼奶牛板块、蓝田肉鸡板块、阎良瓜菜板块。记者梁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