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转变态度:欢迎亚投行 冰岛挪威以色列也加入
02.04.2015 16:43
本文来源: 中国在线
导读: 亚投行申请最后24小时,中国财政部宣布收到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北欧国家瑞典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搭上“末班车”。此外,冰岛、挪威、以色列也在最后时刻宣布申请加入。
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创始成员申请3月31日“落闸”。最后24小时,中国财政部宣布收到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北欧国家瑞典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搭上“末班车”。此外,冰岛和挪威两个北欧国家和中东国家以色列也在最后时刻宣布申请加入,不过中方未在当日正式公布。至此,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增至30个,另有19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提出正式申请,不过美国和日本仍未选择在最后时刻搭上亚投行这列“东方快车”。 冰岛挪威以色列加入后将增至49个 3月31日晚,挪威外交部发布声明称,该国希望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挪威外交大臣布兰德称,“挪威对促进全球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希望与亚洲和其他地区国家一道进一步完善亚投行的架构与使命。” 冰岛政府3月31日宣布,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并向中方提交书面确认函。 冰岛外交部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冰岛政府认为加入亚投行将进一步加强冰岛与亚洲国家的良好关系,并在商业领域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声明说,亚洲地区在交通、能源、通讯等领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亚投行将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他重要多边机构合作,助力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发展。 据以色列外交部网站3月31日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31日以代行财长的身份正式签署了申请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申请。 以色列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以色列意识到了加入这样一个亚洲国家间组织的重要性,因而由外交部发起了申请加入亚投行的程序。成为亚投行成员国的以色列将向国内的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更多的机遇,亚投行将在合作过程中向这些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援助。 美国前国务卿:美国在亚投行上“搞砸了” “搞砸了!”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3月31日这样形容美国在应对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上的措施,她在华盛顿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表示,“不应该这么处理”。 奥尔布赖特表示,美国“没有料到”其他国家会愿意加入亚投行。她希望美国未来能够转变态度并与亚投行进行合作。她认为美国加入亚投行将有助于美国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其倡导的透明和法治的理念。 奥尔布赖特是捷克裔美国人,在克林顿的第二任期担任美国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 访华后,美财长称欢迎亚投行 虽然美国没有申请加入亚投行,但美方官员和学者高度关注亚投行发展。 随着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美国也开始转变态度。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3月31日表示,美国已准备好欢迎中国倡议的亚投行。 刚刚结束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的雅各布·卢在北加州亚洲协会发表演讲时说,美国已明确向中国政府表示准备好欢迎国际开发架构的新机构,包括亚投行,只要这些新机构可以与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形成互补关系,并与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执行真正的多边决策机制和不断完善的贷款标准与社会保障措施。 雅各布·卢指出,中国领导人在与他会谈时明确表示中国希望亚投行符合高标准并欢迎合作,他为此受到鼓舞。他说,美国欢迎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经济架构设计,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重要作用,中国也将承担更重要责任。 日本政府也误判,安倍强作镇定状 作为全球经济前十强没有加入亚投行的另外一个国家,日本政府也发生了误判。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对于日本政府3月31日决定暂不判断是否加入亚投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身边的一位人士说:“(日本)疏忽大意了”。目前已有超过40个国家宣布加入亚投行,出乎了日本的意料,不可否认日本应对不力,处于被动地位。 最大的误判就是3月12日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据日本相关人士透露,负责收集信息和与中国谈判的财务省向首相官邸报告称:“7大工业国(G7)不会加入亚投行”。因此,“(安倍身边人士)并未充分讨论如果日本加入亚投行将获得哪些好处”。 在重视与美国进行协商的财务省等对加入亚投行持慎重态度的背景下,负责基础设施出口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反映经济界希望的首相官邸部分部门也出现了应该加入亚投行的意见。 但将在4月下旬访问美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优先考虑了日美同盟,和美国一同在3月底前对参加与否不做判断。 尽管发生了误判,但是安倍仍强作镇定。安倍晋三3月31日对到访首相官邸的自民党外交部会长秋叶贤也等人表示“没必要急于加入亚投行,希望在党内进行充分讨论”。安倍还不失时机向美国“表忠”:“美国应该了解日本是可信赖的国家了吧”。 另外,执政党自民党于4月1日召开外交、财务金融合同部会,不过“由于对中国的态度不同,意见必会出现分歧”。本文来源: 中国在线
02.04.2015 16:43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