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压力驱动的学习者变成兴趣驱动的探索者 西安交大重点实验室敞开大门迎学生
2016年3月11日《陕西日报》第六版
通讯员 程洪莉 本报记者 吕扬
新学期开学,西安交大的重点实验室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交大微纳中心主任单智伟博士指着价值4000多万的高端设备说,科研设备本身就是工具,用设备的人才是关键。要在有限的使用期内发挥最大价值,就要让它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让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是西安交大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通行做法。交大抓住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两大要素,敞开实验室大门,用“科技魅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们真正成为科研的生力军。
“科技魅力”唤醒科研兴趣
徐洪斌是电信学院大四学生,他的论文不久前被通信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录用。他提出了一种结合信号星座旋转与人工噪声注入的传输策略,可以有效对抗不可信中继对信息的窃听,为提升无线网络安全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参考方案。这一切,得益于电信学院实施了六年的“信息新蕾”计划。
选拔学习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进入国家级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并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着重锻炼其创新能力。“信息新蕾”计划实施六年来,电信学院近千名本科生参加了31个科研团队项目。同学们在其中展现了令人惊喜的科研潜力。
“从一个压力驱动的学习者变成兴趣驱动的学习者”,参加“信息新蕾”给徐洪斌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对未知的探索,‘信息新蕾’教给我的恰恰是探索的冲动、方法、思想和自信。”
现在每天都有上万名研究生、本科生在实验室里求知、探寻。同学们可带着创意走进工程坊,通过上千台仪器设备和琳琅满目的“材料超市”,让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指尖变成现实;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专门设立了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为同学们进入科研世界指路引航;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还面向有兴趣探索的高中生开放……做科研已然成为交大学子中“流行”的一种风尚。
“野外狩猎”锻造科研能力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如何全方位锻造科研能力?每个实验室都有不同的“战略”。作为西安交大的“学术特区”——前沿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推行的则是“野外狩猎训练”。
“给学生一把猎枪,教会学生狩猎的方法”。前沿院任晓兵院长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野外狩猎训练”一方面给同学们创造了与国际接轨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导师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创新科研。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自由遴选研究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独立撰写学术论文直至独立发表。
博士生纪元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应变玻璃结晶化的想法,导师任晓兵教授十分支持,鼓励他独立设计实验以证实自己的猜想。不久前,纪元超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物理学旗舰期刊在线发表论文。这份研究成果从最初的设想、具体的实验设计到后期的论文写作提交等均由纪元超独立完成,它不仅将改写教科书中长久以来认为马氏体相及其相图的确定与时间无关的观念,而且将极大地拓展马氏体材料的工程应用前景。“前沿院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鼓励大家自我钻研,勇于质疑权威,思想不受束缚。”纪元超说。
“易约”让设备“物尽其用”
设备对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能力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使用设备进行科学实验这一重要环节。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的这套总价值近四千万的实验设备,包括世界唯一配有定量纳米力热耦测试系统的300kV环境透射电镜(H-9500)等。怎么提升这些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单智伟教授和范传伟工程师主导研发的信息化预约管理软件“易约”,大大提升了学生预约上机的时间。
对学生而言,易约透明、快捷、人性化,提前显示未来两周的预约权,更加方便大家合理规划时间。对于管理者而言,易约的魅力在于数据化和信息化,使用者的使用情况、设备利用率、设备预约趋势、设备故障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为科研产出、甚至与厂商谈判等都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目前,易约的用户不只在微纳中心和材料学院,学校国际电介质中心、医学部等单位,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高校都已经开始使用易约。借助易约,国际电介质中心的博士生靳晓伟除了预约本中心的电镜外,还经常预约使用微纳中心的离子减薄仪来更好地减薄样品。“网上预约太方便了,”这是他使用易约最大的感受。
依托易约,微纳中心还发起筹建了国家电镜中心(西部),智能互联整合校内外电镜资源,探索“互联网+大型仪器设备”的创新型管理模式。
科研与设备密切相关。六年来,微纳中心成果频出,10多篇文章登陆国际顶尖期刊。“设备只是工具,用设备的人才是关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问题研究透彻,成果自然水到渠成,”单智伟说。这是属于微纳中心的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