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规划委、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正加紧研究在商品房中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同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展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规模布局的调研工作,全面梳理京津冀区域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现状和规模,支持建设若干家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使生产能力适应住宅产业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市场培育,积极培育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于一体的大型全产业链集团企业或联合体。
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
北京市将推进住宅产业化作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施工和提升住宅品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工作思路,采取奖励措施,政策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0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住宅产业化工作。2011年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将住宅产业化目标任务提升为建筑节能工作的一项约束性指标。2013年发布了《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将推动住宅产业化的相关工作列为实施绿色建筑的重要任务。北京市建立了住宅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保障性住房实施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产业化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工作。
北京市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实施落实,纳入实施产业化计划的项目已累计超过600万平方米,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整体推进。
在坚持技术创新方面,自2008年起,北京市持续开展了“住宅建设工业化关键技术及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公租房户型设计标准化、室内装修产业化和结构装配化”等20余项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快健全和完善产业化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已发布实施《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等四个北京市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了《北京市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项目技术管理要点》等一批技术管理要求和导则,为住宅产业化的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保障房的住宅产业化实践
近日,北京市出台《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指导意见》提出,2014年起,凡纳入本市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率先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通过分类实施产业化方式循序推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这意味着北京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将实现“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建设”100%全覆盖。
《指导意见》提出“保障性住房实施产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工作纳入绿色建筑行动统一管理”,将绿建和产业化相关要求明确写入规划条件,并在供地环节中严格把关执行,使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的要求在基本建设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得以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实施。因地制宜,率先提出分类指导的实施原则。针对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的不同建设管理特点量身定做,分类指导,重在落地,并遵循经济、适用、环保、安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指导意见》在全国首次提出“装配式装修”的内装工业化要求。干法施工、工厂化制造、现场装配,将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垃圾、噪音,降低污染,提升装修质量,便于后期维护管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结合实际,应用适合的工业化结构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大力推广绿色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工业化部品部件。(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