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产业帮扶用真情,创新扶贫模式显成效

24.09.2015  18:43
  编者按:省林业厅扶贫团在延长县包扶以来,认真践行“三严三实”,驻村联户,真抓实干,为群众出主意、找项目、兴产业、传技术,发展庭院经济,精准扶贫初显成效。9月7日《延安日报》第6版刊出延长县推行三种产业扶贫模式,其中“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是我们帮扶团推行的亮点,现摘转如下。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是延长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合作社+农户”模式是双赢的合作方式,农户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规避了风险,合作社与广大农户合作,也降低了投入成本,专心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业务,从而形成合作发展,共同致富。
  2014年5月份,由省林业厅牵头的六个单位组成的包扶团队开始对交口镇刘家河、西苏家河和董家角三个村进行对口包扶。包扶工作队员进驻包扶村,与基层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每天分组进村入户。他们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山头和地块,走访了每一户群众,摸清贫困底子。经过多次走访交流和召开座谈会,根据村民意愿,最后形成了三年脱贫规划和针对每个贫困户的个体脱贫计划。确立了全村总体发展方向,即长远苹果主导产业,近期发展种植蘑菇、香菇和养殖鸡的产业。
  为了打消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包扶干部与村支部请来了两个帮手,也就是延长县二海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阳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解决鸡苗鸡舍和菌棒,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将来还负责销售环节以及鸡苗的新老更新。在包扶干部的积极引导下,虽然村干部和部分党员带头发展,第一批有11户种植了香菇,32户养起了鸡,可仍然有部分贫困户积极性不高,老是在观望。为了使第一批产业户的成功创业能够带动辐射全村贫困户,包扶干部多方协调和联系,先后带领这些村民走出去学习参观掌握技术,还邀请省市县专家到村培训。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该村党员苏延利一次性种植了3000多个菌棒,到今年8月份,收入达到36000多元。村主任孙茂万开始种植2000个菌棒、养殖了50只鸡,短短的5个月,香菇收入就突破了13000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和村干部的带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看到别人在几个月收入那么多钱,真后悔当初没有早参与,虽然现在我也种植了2000个菌棒,可是收入比人家少了,但也有5000元的收入了。”该村贫困户孙光明妻子段秀梅自叹道。
  成功是最好的证明和宣传。在党员和村干部率先发展产业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原来没发展种植香菇的贫困户,纷纷主动要求种植。目前这三个村共发展起了香菇种植户60户,养鸡户126户。“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他们今年就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一包村干部说。
  这种扶贫形式已在该县全县内得以推广,并被广大贫困户接受。目前,该县共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90个,注册资金总额7.63亿元,生产经营涉及林果、蔬菜、生猪、奶牛、家禽、花卉苗木、杂粮、三农服务等领域;入社社员共5785户,带动农户19074户,建成规模基地面积38465亩,合作社注册商标18家,产品质量认证的有16家。其中有6个合作社在上海、杭州、宁夏、西安等地设立了产品销售窗口。全县现已建成省级百强社2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编稿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