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贡献谱写壮丽青春
《人民日报》2015年7月16日(作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题: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贡献谱写壮丽青春
当今世界,由信息化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青年学生身处这样的时代洪流,理应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贡献成长为合格建设者,争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这里说的“创业”,是指创立事业,不仅仅是创办公司的那种创业;而“合格建设者”正是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明确要求之一。
这里有3个与此相关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柳传志。1984年,国家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这样一个转折期,柳传志创办了联想集团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由于新开发的联想式汉卡受到物价局定价约束,公司当年就损失100多万元,远远超出当时的利润。他想到局长家里去申诉,但被拒之门外。一位年轻同事提议:应开个新闻发布会,把事情公之于众。但柳传志没有这样做。第二年,公司承接了为中科院购买的500台IBM计算机验收、维修和培训的业务,赚得70万元服务费,并由此成为IBM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这一合作一直延续到2005年,联想以23亿美元成功收购IBM的PC事业部。
第二个故事,是讲北京的一个牙医。这位牙医发明了一种牙刷,在你刷牙时,可以把牙齿上的龋齿、牙垢及其厚度、牙齿缝隙等情况采集下来并通过蓝牙上传到医疗APP上,而在这个APP上汇聚了140多位北京的牙科大夫。这把牙刷将牙科大夫和牙刷用户联系了起来,每个用户有了牙齿健康档案,每位患者都可以找到离家最近的牙医。这是个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皮影表演机器人”。皮影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传统手艺流失,现在会操作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拯救这个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王浩然等同学在英特尔灵动处理器平台上,结合自主设计的数字控制机械系统,实现了皮影戏录制和皮影戏机器人自动演出。这个项目获得“英特尔杯”“挑战杯”等一系列大奖。
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具有独立的批判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促使他们不安于现状,敢于发现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存在的问题。相信我们的青年学生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三位主人公面对问题都不以旁观者的姿态简单地或慷慨激昂地发发议论和抱怨,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这些途径和方案的提出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为可贵的,他们还努力把这些途径和方案付诸实施,使自己从建设性的批判者转变为脚踏实地的建设者。
所以说,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是高不可攀;它不分成就高低,可以是体制机制的突破,也可以是工艺改进的创意,重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创业也没有特指的行业,没有特殊的群体;它不分年龄大小,可以是经验丰富的高手,也可以是初生牛犊的新手,重在勇于实践和主动作为的探索。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迈向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正在迈向伟大复兴。无论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2049年实现现代化,当代青年都正当其时。而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息息相关,所以,青年人有理由以主人翁和建设者的姿态,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以不断激发的创新精神和不断展现的创业贡献,成长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生力量、骨干力量和引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