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陕西 不让雾霾锁关中
本报西安11月13日电 (记者王乐文、姜峰、张丹华) 2013年1月,西安二级以上天气只有4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第十二;2月良好天1天,排名倒数第四;3月良好天0天……背水一战,防污治霾。2013年11月,《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
以“压煤、抑尘、减排、禁烧、增绿”为重点的大气治污全面展开,秦岭北麓的植被保护、八水润西安的美景再现……一系列环境工程的实施,让关中的天色逐渐好转,人们的脸上渐露笑容。
西安市监察局每月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月度考核会。由于没有处理好建筑工地扬尘问题,浐灞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城管局局长被撤职。自2013年9月实施月度考核以来,已先后有32名领导干部被行政问责。
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官员作为,治霾两年,成效初显。2015年,西安市空气优良天数为19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41天,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连续5个月退出了后20位。截至9月13日,关中地区优良天数比上年同期平均增加38天,PM2.5和PM10平均浓度下降近三成。
“蓝”回秦川八百里
1166个服务网点、3万余辆自行车、43万用户、日均使用量22.5万人次……如今,骑公共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西安市民的新风尚。为啥?空气好呗。如果往前推几年,市民出行肯定不会这样选择。
雾重霾凶,背水一战
2013年,西安出现了4次连续8天以上的重度污染天气,关中地区空气质量跌到了近年来的谷底,这一切让刚刚履新的陕西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感到“头大”。他对记者坦言,“当时的境况,真是‘背水一战’。”
2013年3月29日,陕西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题会议召开。“这是陕西省围绕环境专项问题,第一次由省委书记、省长主持召开,‘四大班子’领导出席的高规格会议”,在环保系统工作20多年的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徐刚说。
短短10天后,《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正式出台。同年11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凸显陕西大气污染防治从粗放管理到科学治理的转变。
“政绩观”有了新的“指挥棒”。2014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对各地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大幅提高了生态环保的考核权重:百分制下,生态环保考核项由12分提升到25分,其中雾霾治理由3分提升到8分,并且取消了GDP超额完成任务加分项目,取而代之的是雾霾治理超额完成任务加分项目。“唯GDP论”在制度设计上被“投了反对票”。
不仅如此,陕西省在原来只考核PM10的前提下,自加压力,对关中5市1区增设了PM2.5的考核指标,向京津冀“看齐”。“这套指标体系考核的不仅是地市政府,还有地市党委,通过在省、市、县、镇各级间层层传导压力,党政同责、属地管理一下就夯实了”,王成文对记者坦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比环保部门督促一百次都顶用。”
减排防扬,多管齐下
“煤、车、尘”,加上生物焚烧和工地扬尘,是陕西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控制燃煤污染、管好机动车尾气、抑制扬尘,一定要打赢治污降霾这场‘攻坚战’。”在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副省长张道宏指出。
西安西郊热电厂是曾经的“明星企业”,近年来由于技术落伍,厂子从集中供热的“福星”,变成了灰尘天降的“祸患”。为啥不关?服务周边20万户居民、供热面积60平方公里……“关了厂子,供不上暖,群众挨冻谁负责?”
骨头再硬也得啃。2014年7月,坚决关停了建成22年的2台220蒸吨燃煤电站锅炉;同时,省、市各级协调资金4.2亿元,加班加点建设4台70兆瓦燃气供热锅炉,并于11月初建成,“煤改气”保障了冬季供热。“这是场不折不扣的‘攻坚战’,娄勤俭省长三次来现场‘督战’,撂下话,遇到任何困难,你们直接来找我。”西郊热电厂负责人孟国强说。
年减少原煤消耗40万吨、烟尘排放868吨、二氧化硫排放26436吨、氮氧化物排放5404吨……西郊热电厂重生为“环保超级明星”:它的年减排量,相当于西安市总排放量的1/4。
也是在2014年,陕西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国Ⅴ标准的汽油和柴油,较国家油品升级要求提前了3年。“以硫含量为指标,一辆国V标准的汽油车,排放量只有以前的1/5,而一辆国V标准的柴油车,排放量只有油品升级以前的1/35。”陕西省大气办主任姚晓军告诉记者,“仅此一项,每年将减排氮氧化物1.5万吨。”
快速发展的陕西关中地区,塔吊车、脚手架林立,施工扬尘成为空气中PM10污染的主要来源。2013年10月,陕西出台了《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建筑施工全面推行“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并规定出现雾霾等天气时必须停工。
今年初,一辆渣土车在没有任何密封设施的情况下,“黄尘滚滚”地行驶在宝鸡市陈仓大道上,被路过的市委书记上官吉庆看到。很快,6个政府部门的12名相关负责人被问责。今年上半年,宝鸡市PM10污染浓度同比下降了50.6%。
保卫蓝天,助力发展
大气治污,绝非一蹴而就。2013年底,陕西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明确提出,未来西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将不再建燃煤电厂,新安装锅炉必须使用天然气或煤制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
铜川市耀州区的华能铜川电厂,是个全部实现超净排放的燃煤电厂。“我们有两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年耗煤300万吨,去年7月,企业投资3.5亿元,启动了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厂长顾可伟介绍:“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后,烧的还是煤,却能达到天然气燃烧排放标准,机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均值,仅为国家标准的1/20。”
记者了解到,随着华能铜川电厂超低排放试点取得成功,今年起关中地区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将全面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到2017年底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成绩写在天上,数据不会骗人:截至今年9月13日,关中地区的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平均增加38天,PM2.5和PM10平均浓度下降近三成。其中,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和杨凌区优良天数分别增加41天、39天、42天、30天、47天和27天。
“治污降霾是开放的社会工程,群众参与的广度深度在不断增加”,宝鸡市环保局副局长李仓怀笑言:“我们每周都在媒体上公布各区县空气质量,愁得一些县委书记、县长经常给我打电话,担心‘抓得太紧影响发展’。”然而,今年上半年,宝鸡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位居关中各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蓝天,才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名片。”李仓怀说。
责任编辑:薛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