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咸阳:让老百姓打官司更方便
远程视频接访
减少当事人奔波
“你好,我是咸阳中院副院长罗小锋,今天我召集了你所反映案件的承办法官等相关人员一起接访,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映,现在可以谈一谈。”这是2014年6月12日,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小锋通过视频系统接访时,与泾阳县一名信访群众杨某沟通的情景。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该案经泾阳县人民法院、咸阳中院审理,案件已经审理终结。该案当事人杨某不服终审判决,通过视频系统,“面对面”向法院反映“问题”。
在接访过程中,罗小锋认真倾听了案件事实及经过、当事人对案件审理的疑问和上访诉求,同时就杨某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就该案事实、审理情况、处理意见等进行了逐一说明。双方互问互答,有问必答,通过视频系统的交流,最终解除疑虑,就问题解决达成了一致意见。
杨某对法院视频接访表示满意,并说:“视频接访这个方法很特别、很新颖,对我所反映的问题,法院能给予详细的解释和答复,又可以让我免去舟车劳顿之苦,简直太方便了!”
近几年来,咸阳中院在为便利当事人诉讼方面狠下功夫:开通了诉讼服务热线,安装了审判信息查询终端系统,便于当事人随时查询案件承办法官、审理进展等情况;实行带班院长信访窗口接访、挂牌公示信访接待名单,畅通涉法涉诉群众诉求渠道;开通院长信箱、立案信箱,优化群众对法院意见和建议反馈机制,确保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复。
在此基础上实行的远程视频接访,是咸阳中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提供便捷有效法律服务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提高涉诉信访工作质效的有效途径。
该院这次视频接访开启了陕西全省法院视频接访的先河,既拓宽了信访渠道,方便了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又减轻了人民群众负担,降低了涉诉信访的社会成本。据咸阳中院信访办主任透露,视频接访这种方式今后要进行大力推广,院领导都将陆续走到摄像头前,与群众“面对面”,把法律赋予的职责与司法为民紧密结合,不断的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沉下身子
深入基层解民忧
刘某是咸阳市有名的上访老户,他的案件在6年时间里5次判决、4次上诉,年年上访、逢会必闹。可今天,他说:“终于可以过个顺心年了,以后再也不上访了,感谢人民法院、感谢法官”。
如何让当事人的诉求能够得到满足?渭城区人民法院领导和承办法官多次上门慰问,与双方当事人谈心交流,消除对立情绪;同时到所在社区走访,了解问题根源,探寻解决途径,开庭时把案件放到社区公开审理,庭审后又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双方邻居共同调解,终于调解结案。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各项损失9万余元,当场兑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同时不忘赞扬法院“调处纷争,一心为
民,主持正义,促进和谐”。
为了让当事人享受到便捷顺畅的司法服务,自2011年起,渭城法院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大力推行审判“五进”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的方式,办案法官对案件进行现场调解和公开庭审,尤其对执行听证案件、轻微刑事案件、涉及抚养、赡养、扶养等家庭纠纷类案件及继承案件,全部以“五进”方式审理。在处理民事纠纷案件中,根据案情尽量多方了解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尽可能发动社会和亲朋好友的力量,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和矛盾消解工作。
思想上重视、感情上亲近、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处理上务实,这是渭城法院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用该院院长余明涛的话说:“始终要把审判和执行工作当做父母交办之事来办,把来访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当做兄弟姐妹来对待”。
“诉调对接”
拓出司法为民新天地
“法官同志,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家人真诚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3月16日,武功县李家坎村村民将一面锦旗送到武功县人民法院,满怀感激之情。
今年3月12日,村民李某到镇卫生院就诊时,确诊为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死亡。李某家属亲友30余人在医院设灵堂、摆花圈。一时间,家属与医院情绪剑拔弩张,矛盾随时可能激化。得知这一情况后,武功法院医患纠纷调解室的法官当即介入,与镇政府、司法所、村民委员会及当地人民调解组织联系,合力开展纠纷调处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官悉心引导,以诚感化,找到了合法、合情、合理解决纠纷的调处思路,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妥善消除双方对立情绪,使一场医患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针对近年来县域涉法信访问题形势严峻、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和交通肇事案件多发、赔付标的大、判后执行难的现状,武功法院注重诉调对接工作体制创新,先后设立了“信访化解”、“民事纠纷”、“医患矛盾”、“消费维权”、“交通事故”五个专业调解室,同时积极与24个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了横向沟通互动调解网络。
法院立足自身优势,在诉讼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法官主导下各方力量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积极实施“诉调对接”这一迅捷、低廉、优化、双赢的纠纷处理模式,在全县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专业性强的诉调对接工作新格局。
自2011年以来,武功法院先后依托专业调解室,调结化解交通肇事、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涉诉信访案件等共计1665件,涉调累计兑现金额1230万元。诉调对接的推行,一方面明显缓解了民商事案件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压力,涉诉信访问题也得到明显降低;另一方面极大减轻了群众诉累,提升了人民法院在社会上的公众满意度。
法官联络
贴民意暖民心
2013年一个炎热的星期五,正阳街道办的部分村组干部期盼良久的日子终于来了。下午,渭城法院副院长许海波带着相关庭室的法官来到街道办,为大家就村组在征地补偿款分配中存在的诸多疑问给予解答,让村组干部心里亮堂了许多。
渭城法院在辖区10个镇(街道)179个村(社区)设立了法官联络工作室,公布了法官的电话。每周五下午,法官到村(社区)开展工作,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和纠纷。工作室非常受群众欢迎,联络法官既是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也是简易纠纷的“调解员”、人民调解的“指导员”和解决信访问题的“化解员”。
法官彭敏在联络社区走访中得知,两名住户因其中一户安装在房顶
的太阳能热水器反光强烈问题不能解决,积怨很深。彭敏深入现场查看实情后,将热水器角度“拧一拧”,便立即解决了强光反射的问题。一个小动作,解决了邻里间的大问题,避免了一场官司。
周陵镇严家沟村村民张某和刘某因耕地界限不清,经常产生矛盾。2013年7月9日,双方又争执起来。张某便给驻村法官打电话。法官张安民、段存禄赶到村上,通过村干部配合,翻阅了当年调整土地的账册,查清事实情况,又回到现场进行丈量,在田间做了3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确定双方均认可的界限,使20多年的争执圆满化解。
改善为民服务设施
彰显人文关怀
2014年6月9日,在咸阳中院立案大厅,泪流满面的老人杨某某紧紧的握着办案法官的手说:“谢谢法院!谢谢法官!我没想到官司这么快就打赢了,你们不但为我讨回了二十年的公道,还救了我老伴的命啊!”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杨某某自1993年起在某房产管理处负责看大门,至今一直按每月290元领取工资。为此,杨某某将某房产管理处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最低工资差额并赔偿其因单位未给其办理社会保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案件经一审判决后,杨某某不服,上诉至咸阳中院。立案庭及时给老人办理相关手续并与老人进行沟通。从交谈中得知,老人身体不好,而且老伴也因病在西安住院治疗,已花去家里全部积蓄。老人急需赔偿款是为了给老伴治病。说起老伴的病情和官司的由来,老人几度哽咽。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尽快解决老人的困难,立案庭法官及时征询老人意见,并立刻与某房产管理处进行联系,希望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给老人要回赔偿款。随后,调解中心的法官先后7次到对方单位,与对方代理人、单位领导进行沟通,明法析理,倾听意见,陈述利弊,积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经过耐心扎实的工作,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使该案了结,老人得到了全部工资差额及赔偿款。
2013年以来,围绕“案件分流、便民服务、矛盾化解”3项重点,咸阳中院对立案信访大厅场所布局、窗口设置、服务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完善,大力提升便民利民等服务功能。
该院设立诉讼服务、纠纷化解、信访投诉3个中心和立案审查、判后答疑、查询咨询等12个服务窗口,形成便民利民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立案信访大厅内还配备了复印机、饮水机、老花镜,建立了残疾人绿色通道等,设身处地为群众创造舒适、文明的诉讼环境;提供热情、周到的司法服务。
咸阳中院立案庭庭长很自豪地说:“我们立案信访大厅改造完成后,当事人来法院所有诉讼需求都可以在大厅内一站式解决。对办事程序不清楚的,我们有诉讼引导员;当事人想约见法官的,我们有人帮助联系,还有专门的接待室;当事人需要查询案件审理进展情况的,也有专人负责查询;领判决书也有送达接待室。对一些双方同意调解的案件我们在立案后马上进入调解环节,争取更高办事效率,赢得广大群众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