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网络法院 让司法更亲民

20.10.2015  10:35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力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通过网上办公平台实现了网上接访、网上办案、网上执行等司法活动的全覆盖,提高了办案质效,得到了群众认可,促进了司法公正。

        网上接访——千里诉缘一线牵

        家住礼泉县坡上村的王某,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以前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因教师资格和待遇问题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来到当地法院信访办寻求法律救济。考虑到王某年事已高的实际情况,礼泉县人民法院信访人员根据王某提供的身份证件填报了相关信息后,通过网上申诉平台向咸阳中院进行了预约,并流转了案件资料。

        根据预约安排,咸阳中院副院长刘仲屹通过视频接访系统接访王某,逐一解答王某的申诉要求,并就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讲解释明。通过和刘仲屹的交流,王某感到中院领导对自己的事情很重视,做了大量工作,表示愿意接受调解,息诉罢访。

        系统投入使用一年来,该院共网上视频接访案件80余起,组织40余名当事人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进行“面对面”交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为当事人依法、公开、便捷维权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网上办案——让我欢喜让我忧

        每天早晨一上班,民一庭法官席晓颖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办公电脑,看到办案系统亮起的绿色提示灯,她严肃的脸上终于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回想起刚刚实施网上办案时的情形,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该院网上办案系统投入使用后,案件审判管理流程受到严格控制,办案法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运行操作,一旦出现疏漏,将无法向下一环节流转。从网下到网上,看似简单的变化,却对法官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制作司法公开告知书、网上排期开庭、文书发送、案卷扫描、文书上网,刚开始确实不适应,手忙脚乱,系统提示“全线飘红”也是常有的事。通过反复的学习摸索,法官们慢慢发现,严格的程序操作,虽然提高了要求,但也避免了办案的随意性,由系统自动生成的诉讼文书和制式卷宗,减少重复劳动、节省办案时间,不但提高了文书质量,而且使文书更加规范、美观。

        席晓颖说,自己现在已经离不开网上办案系统,每次看到整齐的案卷,特别有成就感,自己也已经由最初的“菜鸟”晋级为院里网上办案的标兵。

        网上执行——让老赖无处遁形

        7月20日,该院召开执行工作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意见建议,申请执行人邵某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申请执行的过程。

        2013年11月,邵某与某港商投资的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发生纠纷,经咸阳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发生效力。但对方公司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双方多次协商无果,邵某便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期间,被申请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采取转移基本账户资金、开办关联公司、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等手段,想方设法规避法院执行,使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此案能够执结,头功应该归执行指挥系统!”邵某激动地说,“眼看我的钱要不回了,心中十分焦急。针对这一情况,执行一庭办案法官主动出击,通过‘点对点’网上查控系统,锁定被申请执行人10余个关联账户,逐一进行余额查询,并对余额进行冻结。

        在被申请执行人账户金额不足以清偿执行款项的情况下,法官于2014年4月将该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网上进行公布。5月该院通过网络执行系统对其法定代表人吴某做出限制出境决定,同时对吴某限制高消费。7月,吴某在准备离境时,被相关部门予以控制,限制离境。

        在网上执行的强势威慑下,被申请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与申请人邵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一次性付清了执行款51万元。

        邵某口中的“点对点”网上查控系统,只是该院新建成的信息化执行指挥中心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多次实施网上查询冻结、异地执行现场实时监控等执行活动,成为查控老赖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