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 从中长期科技规划到“十三五”
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25个主要指标格外引人关注。与“十二五”规划的24个主要指标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指标变化折射出发展理念的转变。图片来源:CFP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济济一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履职尽责,何其壮哉!
回想10年前的今天,作为科技科协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我参与了结合当时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围绕“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的热烈讨论,何其快哉!
10年前后两相比较,从十五年科技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可谓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有幸参加了十五年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在20个战略研究组中担任“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战略研究”组组长。十五年科技规划确定了2006至2020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提出了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而具体指标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这些目标,有的已经提前实现。
“十三五”规划抓住关键,明确要求:“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再次强调了2.5%和60%这两个关键指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从而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十五年科技规划的总体部署中,确定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的68项优先主题,安排了16个重大专项,超前部署了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这些都分别在“十一五”“十二五”和这次“十三五”规划中一一得到了落实。
在当年十五年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中,我所在的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战略研究组提出的重大专项建议是制定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这个科学素质纲要同十五年科技规划纲要都在10年前的2006年2月由国务院颁布施行,所以在10年前的两会上得以讨论。科学素质纲要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实施,我国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已从2005年的1.6%提高到2010年的3.27%和2015年的6.2%,在此基础上,“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到2020年达到10%的目标有望实现,而且在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把科学素质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结合了起来。最近,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科学素质基准几经讨论修改,即将出台。我想,这必将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