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罗马》:用心行走,感受历史长河慢慢流淌

04.03.2020  16:24

  本文作者于赓哲,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从长安到罗马》出镜专家之一,他表示,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非常适合现代观众的阅读观看习惯,精美华丽而且富有知识性。

  我是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出镜专家之一于赓哲。我所居住的城市西安也就是古代的长安。因此这样的一个纪录片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感触良多。从地球的这一端来到了地球的那一端,两座城市在历史上曾经通过一条漫长的商贸之路紧紧相连。而现在我们又重新从长安到罗马,是用心将它走了一遍。

  

  罗马是第一次来,站在罗马的市政厅门前,我抬头远望,能够看见三堵新旧不一的墙一字排开同时出现在视野里,分别是古罗马时代的、文艺复兴时代和现代的,那一刻似乎时间叠压闪现,像一个珍珠的串链一样,将历史串联,无比美妙,无比悸动,是一辈子难以磨灭的感觉。

  

  古老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面临着一个历史与现实如何协调的问题。历史有时候是财富,是精神支柱,但历史有时候也是包袱。罗马的一切令人寻味。在罗马的街头,我看见那些二战时期的遗迹甚至是意大利黑历史的遗迹保留如初。询问意大利人,为什么这些东西还可以保留到现在?意大利人回答说:这就是历史,不管好还是坏,它就是历史。所以我们把它留到了现在,这样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耐人寻味。也许拿得起放得下也是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

  走过五月花广场,看着布鲁诺受难的纪念碑,又走到梵蒂冈,看着川流不息各色人种和微笑如花的修女导游,你能感受到意大利对自己的历史的坦然、反思与包容,历史可以给人们提供文化底蕴,但是历史不应该成为人们前进的包袱。意大利人寻求量变,也寻求质变,罗马帝国的兴起、基督教文明的一统、文艺复兴、对教会历史的反思均发生在这里,亚平宁半岛这只靴子在不断攀登,不断“扬弃”,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找到契合现代社会的积极因素,回头看,但是又不是两步退一步。这也许是意大利人豁达的世界观的展现。

  

  中国与意大利有着同样长久的历史,感受这种文化需要不同的维度。拍摄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两个古老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只是模糊知道对方的存在,虽然有丝绸之路的串通,但这条商路更多的是辗转阶级贸易,两国之间缺乏广泛深入的沟通,但是两国在极大的差异之外也有着那么多的共同点,最令人感触的也许就是我所从事的社会生活史,历史深厚的民族似乎都喜欢生活的滋味,都喜欢生活的仪式感,中国人的酒与意大利人的酒、中国人的茶与意大利人的咖啡、中国人的戏曲与意大利人的歌剧、长安的油泼面与意大利面、蹴鞠与足球……

  可能时间是两个民族共同的塑造者,古老的民族阅尽人间春色之后,也许最惬意的就是自己与时间之间的消磨。从长安到罗马这个拍摄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耳目一新的体验,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大学上课,我也曾经登过电视讲坛,但是像这样的实景的纪录片我也是第一次尝试,而且在这里才能充分领悟到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到古罗马广场,走到斗兽场,走到万神殿,你才能够由衷的感受到那种这人心魄的历史现实感,走在大明宫,走在华清池,你才能够切身的感受到那种历史与我们今人的关联。我愿意用我们的脚,用我们的眼去帮助您看着世界。而且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也非常适合现代观众的阅读观看习惯,精美华丽而且富有知识性,一个个场景就是吉光片羽,喜欢历史,喜欢那种历史长河慢慢流淌的感觉的人,也许最适合走一走“从长安到罗马”这条路。

编辑:杜荣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