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

11.11.2021  10:35

  本报讯(记者苏怡)11月10日,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情况:随着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不断显现,全省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目前,我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1种,其中,哺乳类151种、鸟类560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6种、鱼类140余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5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22种;省级保护动物52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中药材3291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种,地方重点保护植物183种;我省境内拥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已知大型真菌达394种,羊肚菌、牛肝菌、鸡油菌等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在秦岭地区已经查明的大型真菌有207种。

  近年来,我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规划,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修订颁布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印发《陕西省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等规划,通过实施系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系列执法行动,建立问题清单和管理台账,建立自然保护地常态化监管机制;组织开展陕西省黄河干流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秦岭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遥感监管研究等项目,积极支持引导和带动社会团体、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

  为切实推进秦岭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今年1月,我省印发《陕西省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将全省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在秦岭区域优先落地,从7个方面明确12项重点任务、40项重点项目和7项保障措施,设立13项量化指标,提出到2035年,秦岭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中有升,保护和发展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国典范。

  下一步,我省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从自身做起,一起守护生活环境。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