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

22.10.2014  11:07

当地时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题为《以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以创新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

——在第三届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2014年10月14日,莫斯科)

尊敬的梅德韦杰夫总理,

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多布雷金(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三届“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我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不熄引擎。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迫切要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实现这样的创新,墨守成规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需要开放、合作与分享。6年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避免了危机向纵深蔓延。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更需要各国携起手来,在合作创新中实现知识的倍增、价值的倍增,解决发展的难题,促进共同繁荣。这正是开放式创新的意义所在。

开放式创新不仅包括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也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互鉴。当前,新技术推动着全球经济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只有把技术创新与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全面激发人们的创造创新活力,才能形成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强劲动力。这也需要各国分享改革创新经验,缩小“创新鸿沟”,实现普惠发展、包容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中国,人们创新的热情日益高涨。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围绕“创新创造价值”的讨论十分热烈。国外朋友经常问我,中国持续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根本上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加智慧。中国的改革开放,涉及13多亿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创新活动。通过放开农民土地经营权、改革国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等改革,调动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能动性。我们现在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正是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才大大增强,人民的日子也就一天天富裕起来。开放也是改革,我们打开大门,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水平,以开放带动改革,使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科技在中国发展中起到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活力的迸发同样源于改革。30多年来,我们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让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去拼搏、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让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激发了市场和创新的活力。

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多位,科技水平离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经济正面临提质增效升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不少。中国要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形成支撑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一,破除束缚创新的壁垒。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政府”,首要的事情就是简政放权,这实际上是给市场让出空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年多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3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新设立企业“井喷式”增长。我们强力推进改革,就是要减少对创新活动的干预,让想创业、能创新的人都有机会、可作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这样可以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让改革成为富民的改革,让创新成为惠民的创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我们将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实施股权期权等激励政策,给创新者更大自主支配权,让创造发明者获得应有回报。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境内依法经营的企业都享有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开展研发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创新的产品同样是中国创造,其品牌也是中国的品牌。我们还将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这样创业创新者即使失败,也有一张“安全网”能够兜住底,使创新失败者反思后能够进行新的创业。

第三,营造保护创新的环境。中国致力于建设对创业创新者最具吸引力的国度,吸引力不仅来自巨大的市场需求,更来自完善的法制、规范的市场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权假冒等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火种,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讲,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有利于中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中国人常说:不破不立。在中国,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行不通了,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益、节能环保的增长,必须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们支持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创新的办法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化茧成蝶”。

中国的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创新,愿意同一切有真诚意愿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创新合作。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需要与各国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永远做开放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创新的大国。

女士们,先生们!

中俄互为最大邻邦,双方关系在高水平上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昨天我与梅德韦杰夫总理共同主持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取得了丰硕成果。中俄合作是长期、稳定、全方位的合作,两国创新创业潜力巨大。新的阶段双方加大相互支持、扩大相互开放、深化相互合作,有利于各自发展振兴,有利于世界繁荣稳定。

中俄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中,富有创新创造的因子。俄罗斯民族诞生了许多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国同为科技大国,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与俄罗斯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化战略相互契合。两国都视对方发展为自己的机遇,创新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大有潜力。把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文明互鉴结合起来,把中方的产业、资金、市场优势与俄方的资源、科技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会产生聚合效应,燃起创新的烈烈火炬。

中俄已经在诸多领域开展了创新合作,但有条件达到更高水平。为此,我提几点倡议:

一是做强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中俄已在能源资源、航空航天、信息通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双方可以再论证和实施一批新项目,同时创新合作方式,通过联合研发、联合制造、联合推广应用等,共同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国相关装备在性价比上有竞争优势,愿积极参与俄高铁、铁路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双方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应超越单纯的买卖关系,推动相互持股,促进上下游一体化,使合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做深民间和区域对接合作。双方应深化人文交流,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学术组织等协作。两国间已建立了100多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合作潜力有待深度挖掘。中国的东北地区懂俄语的人很多,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众对中国也很熟悉,把中国的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与俄罗斯的远东开发结合起来,能够有更大的作为。双方可以共建一批联合创新区,中国鼓励中方企业到俄投资兴业,也欢迎俄方企业到中国创业发展。

三是做活支持中小企业合作的方式。千千万万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需要得到更多便利、灵活、可及的支持。双方在投融资、本币结算、中介服务等方面,应重点向他们倾斜,比如设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技术产权场外交易市场等,为中小企业创新构建“绿色通道”。

四是做实创新合作的促进机制。机制对加深合作具有持久作用。双方应以此次伙伴国论坛为契机,就政策创新、投资环境等建立对话和协商机制,同时建立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层面合作机制,为打造创新合作的新亮点提供更广阔平台。

女士们,先生们!

青年人最富创新梦想和激情。这里,我向俄罗斯和各国青年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参加明年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展示自己的才华。明年中俄还将举办青年交流年活动,中国政府将给予大力支持。

这个论坛是聚焦创新的论坛,我们寄予更多的期待,期待今天智慧碰撞的火花,明天变成合作发展的蓝图,后天结出互利共赢的硕果。

最后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斯巴细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