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7旬修伞匠25年修伞乐此不疲
“我从事修伞这个行当已经25个年头了, 经手从几块钱一把到近千元一把的雨伞少说数万,虽早已退休在家,但仍乐此不疲。”4月24日,记者在 西安 八佳巷采访到77岁修伞师傅杨耀峰时,老人说起修伞兴致盎然。
●飞行员出身的修伞匠 修伞技术全靠自学
说起杨师傅修伞,在西安西郊地区可谓家喻户晓,记者找到杨师傅,就是靠他的老主顾提供的线索。“我原来是空军的飞行员,上世纪90年代初,转业到地方,进入工商银行做了负责管理单位安保的干部,由于平时常上夜班,常白天无事,在逛街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南方工匠在修雨伞,而且生意红火,就决定利用白天学习这门手艺,起初老伴反对说‘你能弄成吗?’我说‘飞机都能让我整上天,害怕这个。’就在平时的观察中和自我摸索中,为我学会了这门技术,家中的几把雨伞几乎被我拆了装,装了拆,不知道多少次,所有的修伞配件,都是我跑遍了西安采购而来,还有一些特殊的规格的,来自废品收购站。”杨师傅说。
●未退休干“第二产业” 为避熟人早出晚归
“起初,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修伞的时候,受当时政策影响,职工在职不敢搞‘第二产业’,于是我就早出晚归,找郊区边远的村庄,特意避开熟人悄悄的修伞,那时西安西门以西,北到草滩,南到长安、西到三桥的绝大村庄、街巷。几乎跑遍了,甚至当时那条街道有免费的公共厕所都了如指掌。”老人说起修伞的经历时如数家珍。
“退休后,我就没有这种顾虑,放开手脚的干,后来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甚至向喜来登这样的星级酒店的伞具维修也交给了我,我也时常每周按照固定的时间,到一些小区做定点维修。”杨师傅介绍说。
●多年练就精湛技艺 自制多项修伞“神器”
昨天,杨师傅在修伞的过程中,记者观察发现,虽然年近8旬,老人家使用工具拆解雨伞骨架,纫线缝制固定伞角,依然动作轻盈熟练,游刃有余,一看就是多年练就的功夫。一把损坏的雨伞,几分钟搞定。采访中,杨师傅拿出他的修伞工具箱,对记者说,技术再好,还需工具精妙,普通的折叠伞好修,但是类似镁铝合金骨架的长柄弹簧伞就不好修理了,一次在西郊三桥的修理弹簧伞的过程中,在顾客的帮助下,为了由于伞上的弹簧伸缩无法控制,两人费了九牛二虎的劲才将伞修好,后来收到拖把上松紧耳朵螺丝的启发,我自制了专修这种伞的工具,有了利器,维修再不出蛮力了。类似向这样的自己制作宝贝在工具箱里有10多件。
●老师傅修伞至今乐此不疲,感叹技艺后继无人
“其实修伞的这活挺好,90年代是一天可以挣近百元钱,前几年好的时候,能挣300多一天,但是现在修伞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把平常的伞10多块钱,多数人一旦发现坏了,都把他搁置了,甚至扔了,浪费了挺可惜。修伞本身是微利行业,我修伞一般价格低廉,一般也就两三块钱,对于老人和小孩有时我就免费修理,而且保证维修质量。现在修伞的人越来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原因是,年轻人认为干这行不体面,甚至连媳妇都娶不上,也带过几个徒弟,后来因各种原因都不干了。”杨师傅说,晚年要有个乐趣,虽然自己年前腰椎做了手术,不能再外出为市民走街串巷修伞,但只要力所能及,还愿意为有需求的市民服务。
城市中即将逝去的老手艺很多,比如:走街串巷的磨刀人、修伞人、补锅人、弹棉花、爆米花……这些过去曾经红火的行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渐渐衰微,更多的成了一种难忘的记忆。本报邀您一起寻找那些正在消失或衰微的传统手艺行当。如果您的身边有这样的老手艺人,欢迎拨打965369提供线索。
本报记者 张彦刚
寻找正在消失的传统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