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及“全国低碳日”系列活动日前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我国第三个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紧缺、环境约束加剧、碳排放增长过快等问题在城市集中体现,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加快推进低碳发展,不仅是顺应国际潮流、承担国际责任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建设宜居低碳家园的内在要求。
在去年11月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宣布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同日开幕,这是我国首个“全球低碳日”以来连续第三年举办。围绕这一主题,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展示了城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全球城市低碳发展的浪潮,介绍了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社区试点的经验和成效,描绘了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的美好蓝图。
为提高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意识,2012年9月,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为全国低碳日。这是着眼于我国低碳发展大局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国家对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的支持和重视。(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