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更好服务百姓健康——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12.03.2021  17:41

  

   聚焦两会·关注民生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防控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围绕振兴中医药产业,多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胡诚林委员

  加强特色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陕西地理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和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的美誉。陕西道地药材有“秦药”之称谓,如打头冠以“”字的秦艽、秦皮、秦贝、秦椒、秦归等,此外还有出产于陕西的黄精、苍术、太白贝母、华重楼、皂角刺、黄芩、黄芪,以及窝儿七、钮子七、太白米等陕西特色珍稀草药“七药”。

  “这些道地药材和特色药用资源,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省道教协会会长胡诚林细数“家底”。

  近年来,随着耗能型工业过度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人自然保护意识淡漠,对中药材野生资源进行破坏性采挖,导致许多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大幅度锐减,其中有的已处于濒危状态。

  “如产自陕西省关中、陕北地区的黄精和苍术,群众采挖时不分苗的大小,齐挖全采,不留种源;以太白山命名的太白贝母和太白米,现在太白山上已鲜有存在;产在秦岭地区的重楼,也已成为稀有。”胡诚林说。

  胡诚林建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道地药材保护和检测体系,完善药材监管部门相应机制,加大监管力度;鼓励优秀科技型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建立秦药培育培植基地,加强对濒危中药材种苗资源的繁育与保护;设立相关省级野生中药材科研项目,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资源,提升野生中药材利用水平与科研水平,打造道地秦药品牌。

   杨正国委员

  加强中药核心技术保护

  

  中医药具有养生、保健、治疗作用,如今日益为世界范围消费者所接受。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正国指出,当前,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国际中药制剂市场5%左右的份额,大批外资企业涌入中药领域,虽对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产生推动作用,但也对本土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要警惕国外资本对国家战略性资源的控制,切实把中医药的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源牢牢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

  “我们还要客观看到,本土企业普遍存在研发力量薄弱、科技人才短缺、传承创新不足等问题,中成药开发水平较低,在与外商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杨正国说,中药因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明确等特征,以及代代传承、守成渐进的特点,与现行专利制度不相适应,大量珍贵的中医药方剂和民间验方未能有效得到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

  杨正国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就保护中药技术立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来保护民族文化精髓。依据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GAP标准、中药饮片生产的GMP标准、中药炮制的质量标准等,制定被国际承认的标准体系,抢占质量控制的“制高点”,为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奠定法律基础。

   高洁委员

  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事业迎来新发展机遇,但发展中仍面临着地域差异较大、经济效益偏低、中医行业西医化等突出问题。

  “由于经济水平不均衡,带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失衡问题。”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高洁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指出,江阴虽是地级市,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投入资金达15亿元,每年冬至,群众都会自费到医疗机构熬制膏方,每人每方基本费用达到2000余元,这在我国欠发达地区难以实现。“可见,不同地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风尚会造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参差不齐。

  围绕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高洁建议,妥善制定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倾斜;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疗效、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制定出真正适合的管理制度和教育体制;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监管,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在财政、物价、医保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助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中医要传承,人才是根本。高洁认为,应健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分级分类培养紧缺型、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激发中医药人才创新创业热情;做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丰富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加强对传统制药、炮制技术的继承应用,形成规范并传承推广。

  各界导报记者 李荣 唐冰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