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600余年党家村:家风家训文化传承"久而弥坚"
中新社西安12月28日电 题:探访600余年党家村:家风家训文化传承“久而弥坚”
作者 燕武 张一辰
“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这些家训影响了我大半辈子。”年逾花甲的党家村村民党鉴泉对记者说。
位于陕西韩城市的党家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村中现存古民居以明清两代建筑为主,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120余处,是中国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记者近日探访党家村,找寻“家风家训”文化的历史根脉,梳理“家风家训”文化传承的“时间轴”。
“院内的家训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自己正言行、明是非。”在党鉴泉看来,家训代表先辈对后代的一种期许,是传承良好家风的保障。十多年前,党鉴泉自撰对联“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成为其家训之一。
党家村家风家训文化形成于明清时期,与当时陕西韩城文脉兴盛关系密切,其表现方式大致为两种:一为镌刻在砖墙上的对联,二为门额上简约的箴铭类题字。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家训有26则,大致分为修身、处事、治家、报国四种类型。
党鉴泉告诉记者,党家村祖辈立下严格的家规家训,是为了警戒自己,教育后人。同时,将家训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这也是党家村家风家训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因之一。
党家村人党康琪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从教师岗位退休后,长期从事党家村家风家训文化的研究。他认为门庭家训是中国家庭文化教育的缩影,党家村的门庭家训内容丰富、保存完善,在全国范围都属罕见。
“与影响深远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比较,党家村家训也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但形式上又有很大不同。”党康琪介绍说,一是雕刻在墙壁或门额上,让子弟时时得见;二是语言比较通俗,让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均能理解接受,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沿着由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前行,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山墙上,均刻有党家村先辈留给子孙的格言警句,“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这些家训看似话语平淡,却从修身、处世、诚信、清廉等方面,讲述先辈的人生态度。
2016年2月,中纪委网站介绍了党家村家训文化的传承,不久之后,党家村成为陕西首个家训家规教育基地,已有数千党政官员前来参观学习。
“党家村的先辈们把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处世哲理以家训的形式刻于门庭,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作用。”党家村景区工作人员郭敏敏认为,党家村的门庭家训亦可成为当代社会的教育理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党家村家风家训文化传承已六百余载,现代都市生活日新月异,而“家风家训”所承载的智慧与道理愈发久而弥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