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出乎意料” 正高级语文老师“贴近学生实际”
西安网讯(记者辛源)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考试今天结束。不少考生表示今年语文作文题“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出乎意料。西安网记者专访了陕西省首批正高级教师、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吕远,吕老师对今年语文试题这么说:
1、对今年语文题的总看法
题型稳定,略有变化。考卷由18个题构成,第13题成语题由三个成语改为6个成语,选出3个正确的一项,和15题由句子归位题改为关联词语填空选项题。除此而外,与我们平时的训练高度吻合。不过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学生答题。
2、对作文题的看法
本次作文针对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课内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发表自己的看法。沿用了2015年的命题思路,属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语文素养”这个关键词,选准角度,确定观点,按要求写作。突出感受有两点:
(1)贴近学生实际。高考作文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学了12年语文,可以说对语文最有话说。语文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作文正好体现了作文与生活的高度融合。
(2)学生有话可说。听说读写几乎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让学生思考自己每天进行的事情,可以讲真话,谈真情,接地气,作文所写的内容的就是我们平时所思、所想、所为,而且开放度高,区分度好,是一道好题。
3、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
(1)作文成则语文成,语文成则高考成。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乃至高考的成绩。好写的作文不一定写好,要得高分实属不易。本次作文,客观讲,提高“语文素养”这三条途径有主次、高下,三条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三者相辅相成,是有机的统一。应按“任务驱动”操作,要抓住“比较”大做文章,在比较中看眼光,在说理中看高下。
(2)按照写作要求,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见仁见智,有理有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能在论述中把提高语文素养上升到命题人所提出的“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写出一篇“高大上”的作文肯定能得高分。
4、作文题产生的良好效应
(1)语文老师的作用得到加强,语文老师务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得法于课内”。
(2)引导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正道,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得益于课外”
(3)倡导学生贴近自然,关注社会,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