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佳县破解红枣灾害难题 让群众脱贫有好产业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行进陕甘宁——革命老区扶贫行”,今天(9月13日)我们聚焦榆林佳县。近几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佳县的红枣产业一蹶不振,主要依靠红枣生活的农民和许多贫困户更是损失不小。当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着力破解影响这一主导产业发展的难题。
我们采访组从佳县县城一路南下,看到黄河西岸的土石山塬上一片绿油油的枣林。在螅镇荷叶坪村,我们见到了村里的“红枣大户”王崇尧。十多年前,靠着家里的20亩红枣林,他成了镇里有名的致富能手,可现在望着长势不错的红枣,他却忧心忡忡。
佳县螅镇荷叶坪村枣农王崇尧:现在枣农务枣树和在赌场里赌博一样,究竟“输赢”没法预计,要是老天爷给面子,我一年卖枣就能卖5万块钱。如果老天不给面子,去年就卖到500块钱,生活都维持不了。
收入从5万元减少到500元,造成如此落差的原因,和当地的天气直接相关。老王说,佳县是黄河沿岸有名的红枣主产区,他们荷叶坪村的百姓也因为红枣敲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可最近三年,每年到了7、8、9这几个月份,当地就会出现连阴雨,造成正值膨大期的红枣大量开裂、脱落,甚至绝收。连续经历了三年灾害,他这个“红枣大户”也沦落为需要政府救济帮扶的贫困户。
佳县螅镇荷叶坪村枣农王崇尧:这就是我住的地方,潮的就住不成,这都是湿的。
记者:这个能翻修不?
佳县螅镇荷叶坪村枣农王崇尧:翻修没有钱。
作为国定贫困县,佳县目前仍然有6.8万贫困人口,其中80%的贫困人口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红枣。因此,红枣灾害治理,直接关系到群众脱贫。
为了支持老王和枣农们发展,佳县扶贫部门从2013年开始就给枣农免费修建晾晒棚、硬化生产道路、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虽然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然而在天灾面前,这些帮扶措施,都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佳县红枣办目前正在尝试给黄河滩地的红枣园加盖防雨棚,如果这项技术可行,将会从根本上避免雨水灾害对红枣造成的损失。在一处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在组织施工的佳县红枣办主任杜军锋。
佳县林业局副局长佳县红枣办主任杜军锋:首先把枣树的高度降下来,高度降下来以后,再搭建这种防雨设施。设施搭建起来以后,既能把6月份连阴雨破坏的现象防住,9月份也能把连阴雨引起裂果的现象防住。这样就能使我们枣园稳产丰产,减少对老百姓造成损失。
杜军锋说,建防雨棚是一项有效的工程防灾措施。在黄河滩地,一亩地的成本大约是1万5。但要在全县50万亩山地里推广,技术难度大、成本也太高。对于地方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扶贫资金有限的佳县来说难度太大。
佳县扶贫办主任张尚武:除了财政扶贫资金以外,如果能够把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的(扶贫)资金整合的到一块,共同投入到提高红枣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来,制约佳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陕西省将加快实施吕梁山片区和黄河沿岸、白于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资金优先)优先保证扶贫项目资金用于革命老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考核挂钩)强化县委、县政府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将贫困地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绩挂钩。
“行进陕甘宁——革命老区扶贫行”系列报道,请继续关注《榆林佳县恢复古民居 发展乡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