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效益初显 防雹减灾任重道远
今年以来,全省围绕“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目标,在推进果业产业结构调整、果园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全省果业呈现稳步向好生产态势。
一、气候条件良好,园林水果喜获丰收
今年上半年,全省时令水果生长期气候条件良好,果品主产区光照充分,雨水充沛,为时令水果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全省时令水果喜获丰收,果品收益可观。截至6月底,全省园林水果产量49.48万吨,同比增长7.5%。其中:桃、杏、樱桃产量分别为22.85万吨、13.58产量和7.48万吨,分别增长6.3%、2.5%和21.9%。
二、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果农收入显著提高
(一)小樱桃做成大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全省各地把樱桃产业作为推动地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樱桃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樱桃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研发推出樱桃酒、樱桃醋、樱桃养生餐等系列樱桃深加工产品;打造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园区,通过小樱桃向广大游客展示地方魅力;举办樱花节、樱桃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为休闲游、乡村游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
(二)打好果品生产“时间差”,果农收入不断提升。各地不断提升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周至县大棚水蜜桃比露地桃早上市1个多月,果品销售价格达到12元/公斤,销售价格增长6倍以上。临渭区日光温室葡萄比露地葡萄早上市近60天,销售价格50元/公斤,果农收益明显提高。
(三)小众果品蓬勃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洋县是朱鹮之乡,有机蓝莓种植条件得天独厚,西北地区最大的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国家农业部小浆果研究基地均在此落户。据调查,洋县有机蓝莓在北京市场的销售价格达到400元/公斤,果农收益可观。
三、果品销售形势冰消转暖
上半年,水果市场扭转了价格走低、销售不畅的趋势,果品销售价格逐渐回暖,销售形势趋于好转。据监测,延安市库存苹果已销售55.65万吨,占入库量的96%,较上年快2个百分点。周至县油桃增产丰收,甘肃、宁夏、四川、重庆等地客商纷至沓来,呈产销两旺态势。
四、果园管理趋于科学规范,生产投入稳步提高
果业是我省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果业直接生产投入呈增长趋势,果农生产积极性有增无减。统计监测,上半年,果园亩均投入643.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
分品种看,苹果亩均直接生产投入1055.52元,增长5.8%,其中:肥料费486.93元,增长5.6%;农药费110.25元,增长0.7%;雇工费209.26元,增长9.1%;套袋费204.7元,增长9.1%;用水费18.12元,增长0.7%。
梨亩均直接生产投入772.31元,增长8.3%,其中:肥料费322.01元,增长14.4%;农药费95.19元,增长1.0%;雇工费175.39元,增长10.3%;套袋费81.14元,增长8.4%;用水费72.59元,下降3.2%。
猕猴桃亩均直接生产投入716.24元,增长0.2%,其中:肥料费411.84元,增长5.4%;农药费45.9元,下降3.6%;雇工费196.68元,下降2.7%;用水费9.35元,下降25.8%。
柑橘亩均直接生产投入364.60元,增长1.4%,其中:肥料费127.15元,增长0.66%;农药费40.57元,增长0.9%;雇工费156.86元,增长1.7%。
红枣亩均直接生产投入96.09元,增长10.7%,其中:肥料费64.64元,下降5.5%;农药费12.02元,增长17.9%;雇工费15.47元,增长3.2倍。
五、果区灾情较为严峻,积极做好防控措施
6月份以来,我省多地遭受冰雹灾害,使正处于生长期的果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统计,宝塔区5万亩果园受灾,其中成灾面积3.65万亩,绝收面积0.5万亩。洛川县6个乡镇遭受冰雹灾害,5.7万亩苹果园受灾,0.8万亩苹果园绝收,受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占全县苹果园面积的12.7%和1.7%。灾害频繁给全年果业增产增收造成一定压力。
建议,各地果业主管部门积极防控,多措并举,为果农撑起保护伞。一是强化灾害天气预警;二是在灾害频发区积极推进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防雹网能大大减少冰雹危害,但防雹网建设严重滞后;三是大力推广果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