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爱耳日” 保护耳朵从哪些细节入手

27.02.2018  10:52

  3月3日是“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便是感知世界美好声音的窗口。从婴儿的出生到老年,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从细节入手保护我们的耳朵,保护我们的正常听力。

  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传至内耳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外耳、中耳传至内耳,另一条是通过振动颅骨传至内耳。当内耳感受到声压的变化时,可使内耳耳蜗内的液体流动,基底膜波动使毛细胞与盖膜摩擦,毛细胞兴奋,通过听觉神经可将此生物电变化传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听觉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听到的声音实际是物体振动后引起的声波。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不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振动频率不同。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其单位用赫兹(Hz)来表示。例如:鼓声主频约在250至500Hz(即每秒振动250至500次),属于低频;双音响简声主频约在1000至2000Hz,属于中频;哨子声主频约在3000至4000Hz,属于高频。

  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强度越大;振幅越小,强度越小。声音强度单位一般用分贝(dB)表示。例如:夜深人静时,树叶的碰撞声、动物的呼吸声大约20dB声压级;两人正常谈话声约70dB声压级;大声喊叫约85dB声压级;汽车鸣喇叭、火车通过发出的声音约100dB声压级;飞机起飞的声音约120dB声压级。

  能听到声音和能听懂语言是一回事吗

  能听到声音不一定能听懂语言。人的语言声属于复合音,由低频、中频、高频构成。多数神经性耳聋患者只能感受低频的声音,而不能感受中频和高频的声音,所以只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在说什么。必须依据听力损失情况,配备合适的助听设备并定期进行调试才能解决“听清楚”的问题。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还要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才能听懂语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听力障碍的分级

  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刺激量,称为听阈。将各频率的听阈以线段连接,形成听阈曲线。依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听阈之和除以4获得的dB数判定听力损失程度,按国际标准,小于等于25dB属于正常的听力。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听力障碍患者依其听力损失程度分为4级:26-40dB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60dBHL为中度听力损失;61-80dBHL为重度听力损失;大于80dB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

  怎样观察不同阶段孩子的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异常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才能做到“康复一人,幸福全家”。要想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健康的听力,一般的观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必须到指定筛查机构,接受专业的听力筛查服务。如果到了孩子该说话的年龄,才发现孩子听不到声音,就会错过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48-72小时内接受专业人员的听力筛查;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应在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时未通过,家长就要充分重视,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到指定医院做进一步的复筛和听力诊断。如果孩子在听力初筛和复筛时都没有通过,家长应在3-6个月内携带初筛和复筛报告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到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以确定孩子的听力状况或听力损失程度。

  对0-3个月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听性反射来判断其听力。测听用具可选用木鱼、双音响筒(中频)、哨子(高频)或手鼓(低频)等音响玩具。因为人耳对于中频的声音最敏感,所以木鱼或双音响筒可作为首选。测试房间要保持安静,给声时机最好选择在受试儿处于浅睡眠状态,距测试耳约30厘米处,突然给声(60dB以上),正常听力的受试儿约在2.5秒以内出现听性反射,表现类型有:双臂突然向内屈曲,即惊跳反射;突然眼睑睁开,为觉醒反射;突然哭叫,为哭叫反射;测试前受试儿眼睑睁开,给声时突然闭目,称为闭目反射,还有吸允反射、呼吸反射等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惊跳反射。

  如何预防婴幼儿期的耳聋

  导致婴幼儿耳聋的常见原因是中耳炎,还有高热、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性感染,以及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小儿的中耳炎又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两类。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家长要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哺乳位置不当、挖耳致鼓膜外伤;还要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不可以在不洁的水中游泳等等。分泌性中耳炎则主要是由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和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或者阻塞所导致,要及时治疗腺样体肥大,以消除病因。

  这些药物具有耳毒性

  说到耳毒性药物,很多人都会惊恐,目前已知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抗生素药物,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由于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等。还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乳糖酸红霉素。其他抗生素有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等等。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莱霉素等。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抗疟药,氯奎、奎宁等。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利尿酸(依他尼酸)等。

  药物中毒性耳聋常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以发生在停药后,并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中逐渐加重,这种听力下降是渐进性加重的。除了听力障碍外,还常有双侧耳鸣、耳内压追感、眩晕、平衡失调以及食欲减退、口渴、面部及手足麻木感等。

  预防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措施,儿童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需选择无耳毒性的抗生素。药物剂量宜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同时应避免几种耳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毒害。家族中发生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者,其他成员应慎用同类药物;如果母亲曾因这类药物中毒致聋,其后代应绝对禁用该类药物。使用耳毒性药物期间,应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以及维生素类,目的是促使感觉细胞充分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达到保护内耳、预防中毒的作用。

  不要小瞧噪音性耳聋

  由强噪声或突然发生的强烈爆炸引起的耳聋,称为噪音性耳聋。避免噪音性耳聋要做到控制噪声来源,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如利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等措施,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以内(85dB-90dB)。

  做到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下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隔音值可达30dB。

  无论是上班、坐车或是闲逛网页时,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戴着耳机边听音乐。殊不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连累耳朵。所以音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损伤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耳鸣,严重的有永久失聪的可能。医学专家指出,一般的耳机音量调至最高时,相当于打桩的音量,这种音量以一天听半个小时为极限。另外,乘车时调高耳机音量的做法也极为危险。

  记者王嘉

编辑: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