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还是开发?汉长安城遗址何时能够“醒来”
站在未央宫前殿俯瞰四个方向,只见汉长安城遗址杂草丛生,满目萧瑟,始终未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近年不少专家提出要通过建立“大遗址保护试验区”、“国家公园”等模式对此进行保护与开发,在主动保护的同时探索以文化展示的形式走近百姓……沉寂了两千年的汉长安城,是否到了该醒的时候?如一位汉朝的美人一般,一经苏醒,莞尔一笑便倾倒世人。
汉长安城地下排水总管遗址
10月末的一天雨后,记者来到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特区,站在未央宫前殿,也是整个遗址保护区的最高处,俯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杂草丛生,满目萧瑟。放眼望去,除了文物陈列馆和地面上的遗址名牌,没有任何新建景观,看不到一丁点商业气息。遗址上的断壁残垣保持着原始的样貌,雨后湿润的水汽中,古老的城墙根散发出新鲜的夯土气味,让人瞬间穿越,感受到了大汉王朝那浓浓的沧桑感。
“地面上用铁网块盖着的道路就是汉朝原来的宫院道路,而石砖围起来的长方形空间则是当年的宫殿院落。遗址里种植的植物,都是经过考证在汉代常见的物种,我们没有种植汉代之后的植物,为的就是保证遗址的原汁原味。”汉长安城遗址特区管委会综合办主任毛新亮边走边介绍说。
文化自信 首先要追根溯源
“习总书记提出民族复兴战略,复兴我们先要追根溯源,否则何谈一个‘复’字?正是因为这里有让我们自豪的先人的兴盛,才有了我们要去追随、保护和传承的东西。这里面,首先就是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东西,弄懂它、了解它,才能去更好地拥有它、运用它。”毛新亮说起汉朝的事情,一脸的崇敬和兴奋。
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也正是汉文化对现今中国保持了最长久的影响。所以,我们书写的文字叫“汉字”,我们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我们的民族叫“汉族”,我们将自己称为“汉人”……
作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汉长安城先后有西汉、新莽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实际使用近800年。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辉映,并称为“东长安、西罗马”。它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张骞从这里出发,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得益于历朝历代和遗址区群众的倾力保护,汉长安城遗址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整体格局仍完整保存至今。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历史起始点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我们站在大殿前,惊叹于未央宫的庞大雄伟,看过了历经几千年的汉城墙,被它的坚挺矗立所折服,走过汉代精妙构思的地下石造排水系统,啧啧称奇时,毛新亮并不感到意外。他说:“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专家都会激动,西汉这个朝代太不可思议,它对于整个汉民族而言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
“民族文化的印记是什么?就是这些遗址。如果我们国家要确定最重要的十处遗址的话,汉长安城它也一定在其中。”在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眼里,汉长安城遗址地位之崇高可见一斑。
2200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天,那个曾经无比辉煌的西汉都城遗址便沉睡在这一片丰茂的荒草之下,只有城头那一段城墙在倾诉着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