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员夫妇欲捐献遗体 “去世后能回报社会是好事情”
夫妇二人决定百年之后捐献遗体 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去世之后捐献遗体这个念头,在耿顺婷的心里存了5年。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心愿,5年里,她不停地向老伴灌输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意义。最终,她成功说服了他,老两口打心底里认为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是一件回报社会的好事。
大字不识几个的她,是一名保洁员。1月4日,老两口填写了西安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确认自愿捐献遗体。
“拉着老伴一起做,这事挺有意义”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耿顺婷都在西安市朱雀大街上扫马路。“要说啥时候有了这个想法,其实挺偶然的。”昨天,64岁的耿顺婷向三秦都市报记者讲述了这个想法产生的初衷。
“大概是5年前了,有一天我在街上打扫卫生,突然听到了一位老人和他儿女的对话是关于遗体捐献的。当时我心里突然就想,我虽然家庭条件差,但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
打定主意后,耿顺婷问那位老人要了一张捐献遗体的名片。“我当时挺开心,打算回家和老伴商量一下,我们老两口一起去做这件事,但是没想到,我一开口,老伴当场就否定了。”耿顺婷的丈夫名叫李六娃,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做保洁员。
这几年,耿顺婷似乎更加“唠叨”起来,“只要我们一聊天,我就给老伴灌输遗体捐献的意义。最终,我们俩达成了一致,决定百年之后都把遗体捐献了。”
“遗体捐献可能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生活的磨砺几乎贯穿了耿顺婷大半辈子的生活,但也让这个勤劳朴实的妇女更加乐观坚强。
婚后,耿顺婷育有两子一女,但谈起亲人,却触碰到老人内心深处的伤疤。15年前,大儿子遭遇车祸,不幸身亡。二儿子为帮哥哥寻找肇事者讨公道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失常。为了给儿子看病,供小女儿读书,耿顺婷夫妻俩不得不离开家,在西安打工维持生计。“娃他爸也身体不好,自那之后接二连三住院,前几年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干不了重活。可以说我们老两口早就把生死看淡了,遗体捐献可能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经历过生活的坎坷与打击,耿顺婷夫妇对他人的善意尤为珍惜。“我家里这情况,要不是有政府、社会帮助,肯定不行。现在我二儿子享受着国家补助,还娶了媳妇生了娃,女儿也结婚了,生活幸福,我们挺知足。”
碑林区红十字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耿阿姨夫妇是陕西省境内第一例保洁员夫妻进行遗体捐献申请的志愿者。
首席记者张晴悦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