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旺同志在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暨网络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

06.05.2015  11:34
            按:2015年4月22日,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暨网络安全工作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张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张新民主持会议。各高校校长、信息化工作分管校长和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教育厅各业务处室负责人,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现将李兴旺同志讲话予以印发,请各高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是我们今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首次全省高校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形势,总结推广经验,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信息化工作。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我们从去年8月就开始了调研和筹备工作,前不久,分别召开了管理、教学、后勤信息化三个专题会议,分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动员,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刚才,省委网信办张琳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对提高我们的信息化认识水平、强化网络安全非常有帮助;大家还体验了信息化的最新成果,交大、陕师大、西大作了演示交流,我感到触动很大,也很受启发,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今年,“互联网+”更是成为热词,正影响并改变着各行各业,也必将为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契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抓住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穷省办大教育,是我们的基本省情。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整体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我省高等教育面临着“前甩后追”的严峻形势,并且在人才、经费等方面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竞争实力。而信息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和平台,我们只有把信息化作为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扩大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才有可能弥补短板,加快发展,巩固优势。             同时,信息化作为网络技术与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应用的手段和平台,为高校打造“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开辟了新的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当前席卷全球的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就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而且将开启学习革命的新纪元。可以说,信息化建设,是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流程的重构,涉及学校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没有高水平的信息化,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谈不上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高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多仍处在初级阶段,加快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很重,特别是建设初期涉及到部门职能转变和利益调整,困难很多、阻力很大。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场革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观念、坚定信心,亲历亲为、全力推进。             二、结合实际、突出实效,全面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             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省教育厅已经制定了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三年行动计划、数据融合指导意见和年度工作要点,对做好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下一步关键是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第一,推动教学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教学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各高校要尽快启动公共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工作,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新机制。要从学生的选课、学习、考试、管理等环节入手,结合实际确定试点课程,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自主快捷的学习平台和资源。二是推动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改革。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新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一方面,把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情况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不再简单的以成绩论优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和学生选课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不断开发优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应用。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打破学科和院系间的壁垒,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学生自主选学创造条件。大家都知道,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慕课教育蓬勃发展,推出了很多高质量的在线课程,使得原本只属于全球顶尖大学的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了。因此,信息化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省上已经在西安交大、陕西师大和西北大学建立了三个慕课中心,发展我省特色在线教育,为实现校际间“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和优势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正在通过三校联盟的形式,探索学分互认机制。各校要借鉴这一做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加强相关院校的联系,积极推动这项工作。职业院校要特别注重模拟实验、技能实训等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抓好职业技能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共享,构建网络教学演示、操作和培训平台,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第二,推动管理应用,提高校园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高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管理高校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也是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各项业务系统的建设,整合各类管理数据,形成融合共享的校园基础数据库,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和公共服务精细化。一要由信息化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配合,做好学校各类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和审批立项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归口管理。二要按照“谁的事谁干”的原则,将业务部门作为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主体单位,结合业务提出功能需求,信息化部门配合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建设、技术支撑和协调服务工作,形成“具体业务与技术承载相分离”的共建分管机制。三要尽快完成人事、学籍、财务、资产、后勤、科研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形成学校数据最全、质量最高的通用型共享基础数据库,实现“一网通、一站通、一卡通、一号通、一张图”,即一个网络做支撑、一个网站办事情、一张卡片通校园、一个号码能登录、一张地图全清楚。各校要按照《高校管理数据融合指导意见》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四要做好全省共享数据建设,实现高校间和高校与省级数据中心的实时互通共享。今年,我们依托西安交大建立了省高校数据中心,专门承担全省高校基础数据的收集挖掘和研究工作,为决策和应用提供依据,各高校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第三,推动服务应用,提升校园生活的便利化水平。 高校后勤保障和服务的信息化,是关系到学校形象、育人环境、安全稳定、校园民生和办学效率的核心问题,也是为师生提供良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做的好,不仅能给师生提供便利化的高质量服务,而且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甚至可以解决很多靠传统管理手段无法实现的目标和功能。比如,陕师大的后勤服务系统、交大的数字迎新系统等都是服务信息化应用方面很好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教学、科研的信息化,很多学校对后勤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些传统观念还认为,后勤服务人员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适应不了信息化管理要求;还有些学校认为,信息化是花钱的事情,是个无底洞,害怕信息化,在后勤服务保障上花这么多钱不值得。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认识。通过今天几所高校的展示,大家都看到了,后勤服务的信息化不仅不用花大钱,而且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是花小钱办了大事。因此,推进后勤服务的信息化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真正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立足长远、舍得花钱、敢于投入,始终坚持以方便服务、降低能耗、提高质量为准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再造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四,推动融合应用,提升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基于基础数据库支撑的数据共享和深度融合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融合应用的高层次体现。目前,很多学校的各个分系统都在运行,但大多条块分割、标准不一、数据打架,信息孤岛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服务科学决策的瓶颈。比如,学校的学籍、教学、学工、后勤等系统,分别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各类相关信息,但要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情况,却需要登录不同系统去查询统计,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实际上大到学校的规划编制、基础建设,小到餐饮服务、文体活动,等等,都需要大数据的分析支撑。各校要站在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把运用大数据服务科学管理、科学决策作为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的方向,让数据说话、用数据评价,综合分析、动态管理,掌握规律、把握趋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今年省教育厅将联合省委网信办和有关企业启动“智慧校园”的建设试点工作,希望有条件的学校主动申报,积极参与,为推进信息化的融合应用探索经验。               三、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分步实施、强力推进。             要强化行政主导,形成共建合力。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管理职能,加强人员配备,归口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设备使用、资金安排、项目确立、标准制定、建设督导等工作,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各高校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             要强化经费保障,提升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年度预算,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信息化,基础是建设,核心在于应用。各高校要围绕融合应用,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将经费由硬件建设向应用倾斜,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目前,陕师大等高校已经研发了比较成熟的应用系统,各高校要积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采用或开发符合自身实际的业务系统,达到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快速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目的。同时,要注重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筹措体系。省教育厅已经和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企业签订了教育信息化合作战略协议,各高校要在省签协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             要强化考核激励,确保工作落实。要建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绩效的评估考核制度,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从今年起,省上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校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开展专项督查,建立年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公告制度,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推进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要强化安全措施,保障顺利运转。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长期任务。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既是政治责任,也是职责所在。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基础数据越全面,融合应用越广泛,安全责任越重大。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网络环境和重点系统设计建设的初期就考虑安全问题,从思想、制度和技术各层面筑牢安全防线,全方位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要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完善制度、建立标准、规范管理、健全队伍、加强技术措施等手段,形成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制定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争取网络安全的主动权。要加大网络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增设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为信息化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全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志们,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和实践,尽快把我省高校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高教强省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陕西省教育厅
2015年4月28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