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前夜,让我们守护万家灯火”

08.02.2020  18:11

庚子年元宵节,不同以往。疫情围城下的武汉,安静凝重。

  今夜团圆。但他们,却难团圆。

  医生、护士、社区干部、心理咨询师……为了战胜疫情,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冲向战“”最前线。

  元宵前夜,他们在守护万家灯火。

   医生:“希望每一家都可以团圆

  元宵节心愿:“希望……希望明年的元宵节,每一家都可以团圆。

  “昨天接到指令要建立青山区的方舱医院和疑似病例的隔离医院,今天早上8点就和我们医院的院感专家一起赶来了。这两处地点,都需要我们和后勤安保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对接一下。”武钢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林萱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增加床位、治病救人在疫情紧迫的当下,显得格外重要,而快速建造一个具备传染病医疗能力的场所,绝非易事。“时间太紧张了,但我们医护人员的医疗区域标准和防护要求不能降低,还有病人区域的生活需求和隔离要求都要安排好。”她说。

  疫情无小事,每个细节都人命关天。“早上就要把消毒、隔离的医务工作流程进行紧急梳理,这样工程施工方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对房间进行消毒隔离分区的改造。然后,我们要筹备好所有的医疗设备和医护用品,分别运送至两处进行交接。下午,我们就去这两处进行人员培训,包括细化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分工排班、接诊流程等。对于后勤安保人员,我们也要进行无菌、隔离、院感方面的培训。”对于专业领域的事项,林萱严谨而自信。

  当下,对于普通人而言,安于一隅、阖家团圆就是迎接新春的幸福。可是对于白衣天使,这个春节却是艰辛的。“元宵节肯定就在医院和我们队员一起过了。”林萱淡定地说。

   护士:“最大的愿望是让患者能够顺利回家

  元宵节心愿:“这个元宵节有不同的意义,希望所有医务人员能够平平安安,最大的愿望是让患者能够顺利回家。

  早上5点,唐珊抓起一大包酒精棉,一路小跑到酒店楼下,接下夜班队员的车一停,她就迎到了车门口。看到队员们满是倦容,她给予微笑和鼓励:“辛苦啦!进入酒店前,做一次消毒,按照之前的流程,注意鼻孔和面部、耳廓的消毒,一会儿回去洗个澡,抓紧时间休息。

  他们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副队长唐珊的家乡在湖北天门,对于这一次别样的“回家之旅”,她说:“拥有护士和湖北人的双重身份,支援义不容辞。

  跟随着队员,唐珊不停地叮嘱这儿叮嘱那儿,半小时后,队员们陆续回到各自房间,又一次消毒完后,她才得空,“说实话,我很担心队员们的安全,晚上只睡3个小时,但我必须微笑着面对他们,队员们刚下‘战场’,有很大的工作压力,回来后我尽量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

  5天前,山西一批医护来到武汉。唐珊带着小分队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与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员们一起“战斗”,管理着50位危重病人。

  “保护自己才能救助别人。”唐珊说,每次他们进入病房前,即便戴上了护目镜,还要在一些缝隙处填上纱布,不能让皮肤裸露在外,还会戴上至少三层手套,鞋套也会套上几层,“确保工作时防护用品不会被撕扯开。穿戴整齐之后,大家发现行动笨重,开玩笑说自己成了‘宇航员’”。

  在病房,患者情绪难免产生波动。前两天,男护士王进喜当值中,11床患者急躁地对他说:“这几天自己有些气紧,说了好几天了,没人给吸氧。”王进喜没说什么,立即对他进行血氧监测,血氧检测仪显示值为98。

  “你还可以,不需要吸氧。”对方却说:“可以什么啊?要不我当护士,你们当病人好了。”王进喜听着有些委屈,但为了照顾患者的情绪,马上向医生汇报后,为患者上了1升的低流量吸氧。王进喜说:“我嘱咐他注意休息,后来再进他的病房,他又主动说了声‘谢谢’。此刻我明白他需要的不是氧气,而是关爱。

  “一声道谢,两个男人之间没有更多言语表达,但情绪迅速化解。特殊时期,对病人更需要有耐心。”唐珊对记者说。

  护士梁洁到武汉上岗的第一天,推开病房门进入眼帘的是一个泪流满面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怎么了?”尽管操作要求是尽量站在床尾和病人交流,可看到这样的情况,梁洁没有多想直接站在爷爷身旁询问情况。

  老大爷用梁洁听不太懂的武汉话说了一句:“我想大便。”看着老大爷的眼神,梁洁直接过去就给爷爷擦掉眼泪并安慰说:“不怕,我们会帮助您的,放心!

  她和同事王斌立即忙活起来,帮助老大爷排便,之后还帮助他翻身。随后,只要他俩走进病房,老大爷总会不断地说感谢,巡房一次就感谢一次。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虽然生死离别场景见得多,但他们依然充满人情味,面对病患,永远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唐珊对记者说。

  “他们就像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想着尽快给他们治好。”唐珊和队员们第一天进入病房,病区有45名病人,给每个人抽了8—10管血,工作负荷之大可想而知。

  如何让医疗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唐珊精细地“排兵布阵”。来武汉的医护人员都是从各个科室抽调的,彼此间不太熟悉。她首先会对年龄和工作年限进行摸底,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在此基础上,她还会考虑医护人员的性格,活泼的与相对沉稳的搭配,优势互补更好配合。唐珊说,大家有什么需求,随时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

  “虽然在病房一个班的工作是4小时,但是从出发到准备,前后差不多8个小时左右,现在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保证大家休息好。”唐珊介绍,即便在休息时间,大家也没有闲着,忙着接收来自山西和当地分配的物资。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尽快战胜疫情。

  对于马上就要到来的元宵节,唐珊的同事出去采购了方便面、毛巾等一些生活用品,没有庆祝,也没有礼物,就是为了保障大家在武汉安心工作。

  采访结束起身与唐珊道别时,原本漆黑的夜晚已渐渐明亮。唐珊手机振动了几下,她掏出手机一看,5岁的孩子从老家发了一段微信语音:“妈妈我已经起床了,你也起床了吧?姥姥让我告诉你,要按时吃饭。

  唐珊笑着对记者说:“你看,离开时间虽然不长,但孩子懂事了,学会关心我了。”还没说完,手机响起,唐珊翻开手机里面的值班表,按照安排,明天正好是元宵节,刚好轮到她进入病房工作了。

   患者家属:“元宵节就一起吃个汤圆吧

  元宵节心愿:“希望医院不要传来什么坏消息。希望爸爸能健康出来。

  封城后的每个清晨,都是武汉最安静的时刻,大多数人根本无须早起,而那些真正早起的人,每个都各怀心事。昨天的一场雨,让武汉更加阴冷。“我早上7点多就跑去医院给爸爸送浴巾了。”王秀霞说。

  王秀霞是一名患者家属,“昨天,爸爸病情加重,被送入ICU插管了。哥哥病情也很重,我好担心啊”。

  昨夜9时许,医院护士又给王秀霞打电话,因为要给父亲翻身,所以需要让她送过去一条浴巾。因此她一早起来去医院,然后又和哥哥通了个电话询问一下病情。

  “爸爸是确诊病人,我之前一直贴身照顾,所以我现在也是高危人群。我有些咳嗽,心里很怕,虽然做过CT排查了,但还是很紧张。家里还有我的丈夫和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待在各自的屋里自主隔离,互相不敢接近。”她说。

  对于不少武汉家庭来说,近在咫尺又敬而远之,是这个特殊元宵节的真实写照。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吃元宵汤圆正是对应“团圆”之义。“家里还有些汤圆,元宵节就一起吃个汤圆吧。”她说。

  每个人牢牢守住自己的这一方灯火,就是让整个中华的万家灯火都得到守护,都能够常亮常明。

   社区干部:“回去抱抱我的‘小可乐’

  元宵节心愿:“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平安回家,也期待自己能早日与家人团聚,能再抱一抱我的‘小可乐’。

  “小徐呀,能不能麻烦你们帮忙到医院取一下药?”打来这通求助电话的,是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社区副主任徐智鹏放下电话后,迅速披上外套跑出办公室,冒着雨发动起外勤车,迅速驶往医院取药。因为对社区情况谙熟,不用说他也知道这位老人的常用药品。

  把取到的药递给老人时,老人忙不迭地说感谢。“那一刻,颇感欣慰。”90后的徐智鹏说,他是2016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建设社区工作的。

  为了抗击这次疫情,上周开始,他便与其他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住进了附近酒店。“如果社区里有居民夜里出现突发状况,我们可以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

  疫情发生以来,徐智鹏每天基本上从早上8点就开始工作,组织社区居民测量体温、填写汇报表格,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居民送菜,随时接听居民来电,还要外出为病重者送医、买药,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

  徐智鹏的儿子“小可乐”现在只有4个多月大,以前每天下班回家他都能抱抱儿子,可现在和家人连面都见不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徐智鹏常常累得倒头就睡,如果下班稍早,就会通过微信视频看看儿子。

  今年的元宵节,徐智鹏不能与家人团聚了。“这次疫情,大家都展现了非凡的韧性和力量。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责任冲锋在前,与大家携手共渡难关。

   心理医生:“帮助学生重新建立‘确定感’

  元宵节心愿:“帮助学生们重新建立‘确定感’。

  “我被感染了怎么办?如果我感染了,我的家人怎么办?”电话里,大学生小王(化名)言语急促地道出了心中的不安。1月16日学校放假后,小王回到老家,因为一场感冒而非常焦虑。

  这段时间,类似的学生咨询电话,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雷光辉每天至少会接到3个。

  面对这次疫情,百余所高校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及网络辅导服务,多位高校心理学教师参与到了心理咨询热线中,针对因疫情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的学生及民众进行心理疏导。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沟通能力。接到小王打来的热线电话后,雷光辉语带关心地询问了他的身体情况,比如,是否有发烧、咳嗽、胸闷等症状,设身处地地和他交谈。随后,在得知所在社区有社区医院后,他鼓励小王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去社区医院求诊。

  “医生说我只是普通的感冒,老师您不用担心了……”雷光辉再次接到小王报平安的电话时很是安慰。从言语间,他能感受到小王的情绪大为好转。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雷光辉发现,许多联系咨询的学生一般不会直接说出自己心里的痛苦,而是由“什么时候开学、口罩如何购买、如何说服家人戴口罩”等具体问题开始。“这些问题的背后是特殊时期大家心底的那份焦虑。”雷光辉说。

  在相对封闭的隔离环境里,人们的“不确定感”会加重。“以前大家可以到处活动,现在被局限在一定的空间里,无处释放压力,从而导致焦虑感加重。”他说。

  雷光辉和他的心理咨询团队要做的就是为咨询对象做好科普,告诉大家要冷静下来面对疫情;如果碰到疑似现象,鼓励主动就医。还要主动屏蔽网上的负面信息,少关注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避免信息过载。雷光辉说,这是他送给广大青年学生的元宵节“礼物”。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