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创建助推陕西经济阔步向前

25.10.2017  10:18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陕西旅游市场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景区供给丰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景陕西打造、全域旅游创建风生水起,为了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陕西将“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陕西省旅游发展委“系统思维”引领、聚力创新、共建共享、聚焦富民,让“全域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真真正正惠及民生。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陕西旅游优势凸显,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全省共接待游客5636.82万人次,同比增长7.4%;实现旅游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1.64%。人气与吸金力爆棚的背后,是旅游市场新业态强劲发力带来的巨大利好,是全域旅游创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的成效。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作为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文化大省,陕西紧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仅将全域旅游定位为全省“十三五”旅游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手段和战略目标,更通过示范引领,加快发展全域旅游脚步,全力推动陕西旅游业实现“大”旅游融合转变。

  思路一变,曾经束缚陕西旅游发展步履的种种,成为潜力无穷的掘金场。一年多以来,从我省17个市县先后两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到陕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到第三届全域旅游推进会在陕西的成功举办,陕西全域旅游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

  立足当下,伴随着全省全域旅游工作如火如荼扎实推进,把全域旅游作为落实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任务重要抓手以促进全省更好发展,加快追赶超越的新陕西,正以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吹响全域旅游号角,走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创新机制 让陕西全域旅游发展充满活力

  大众旅游时代来临,出游个体“旅游即生活”的理念转变。如何在注重旅游业景点与服务提升基础上,拆掉思维的墙,找出一条适合陕西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之路,让全域旅游在陕西散发无限活力?今年5月,经省政府、省编办研究并报中编办同意,陕西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陕西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从“旅游局”到“旅游发展委员会”,不仅从综合协调职能方面进行提升,满足了陕西现阶段旅游发展的现实需求,更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由“单一向全域”带领陕西旅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

  紧随时代步伐,创新机制让陕西全域旅游散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机制转变后,目前我省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和16个省级旅游示范县都成立了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宝鸡、铜川、延安、汉中、韩城纷纷成立了旅发委,临潼区、华阴市、扶风县、礼泉县、留坝县等完成了全域旅游发展“1+3”模式的顶层设计,商洛市研究通过了市县两级同步成立旅游发展委,临潼区还创新性成立了旅游购物退赔监理中心。其他创建县也在加快机构编制审批,管理体制创新进展顺利。

  改革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可能。大荔、凤县、商南、柞水、石泉、礼泉、宁陕等一大批魅力旅游名县脱颖而出,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不仅激发了县域经济的活力,也为陕西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机制、产业和人才的基础。据统计,2016年全省17个旅游示范县共接待游客1.468亿人次,旅游收入474.2亿元,33个旅游示范县的旅游接待规模已经达到了全省总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盘活资源 开启陕西全域旅游创建新篇章

  多年来,陕西旅游以“2336”发展思路为指导,力争扎实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后,陕西旅游积极探索、全景规划,致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深化、机制改革方面抓铁有痕,更在优化产业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监管服务体系上狠下功夫。

  为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行业深度融合,4月份,陕西省政府组织旅游、工信、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文化、林业、文物等13个部门负责人,召开了全省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印发了《陕西省旅游业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尽快出台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加快各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工作计划,通过建立务实有效的合作机制,形成相关部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合力。

  目前,在“旅游+”的带动下,陕西旅游新产品业态创新,成果显现。与文化相结合,《长恨歌》实景演出服务规范成为国家标准,《出师表》《法门往事》《延安记忆》《12·12西安事变》等精品剧目相继与广大游客见面;与农业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壮大了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与城镇化相结合,扎实推进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创建了2个4A级文化旅游名镇景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创建了3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与体育相结合,加快了照金、营盘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与工业相结合,指导西安、宝鸡、咸阳、铜川等市开展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张裕瑞那城堡酒庄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与教育相结合,研学旅游快速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选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融合的背后萌发了巨大潜力。目前陕西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古镇旅游、康养旅游、高铁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新项目、新业态成为陕西旅游发展的新着力点,更成为带动陕西新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共建共享 推进陕西全域发展齐头并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全域旅游作为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重要抓手,以旅游业的提升促进全省更好发展、加快实现追赶超越。”为此,陕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坚持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补齐短板、共建全域,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

  标杆引领,典型复制。自2016年起,针对陕西全域旅游的发展薄弱短板——地区乡村,我省旅游开展了重点突破。2017年4月,省旅发委组织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现场推进会,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见》,实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十二大重点工作,壮大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打造一批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和休闲农庄。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21个扶贫重点村的旅游开发,采取对口帮扶、项目支持、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介等方式,打造了柞水朱家湾村、宁陕七里村、佳县赤牛坬村、蒲城赵山村、延川梁家河村等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同时针对县镇农村存在脏乱差的问题,联合省住建厅,开展文化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厕所革命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同步实施,在重点旅游村镇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三改一整理工程”,省旅发委加大整治力度,持续擦亮乡村本底。

  现如今走进三秦大地,去往拥有八千年文明和2770余年建城史的陕西宝鸡,赏完了“炎帝故里”的崇德尚礼、“佛骨圣地”的和谐包容,你还可以登上太白山顶、深入城街小巷,感受关天副中心风情壮美、魅力无限的关中旅游长画卷。行抵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延安1938主题广场、黄河大合唱、延安保育院及经延展挖掘的黄土文化地方特色美食及全城皆景的金延安景观,成为都市游人放松休憩的绝佳场所。顺着渭北腹地来到大荔县,青山绿水、竹筏渔歌的“一村一品”景观,让陕西的乡村之美宛若江南,加上今年最美沿黄公路的顺利通车,洽川黄河湿地风情景观人气爆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伴随着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不断转型升级,越来越多人享受到共建共享共荣带来的良性互动。

  绿色开放 全域“三部曲”助推建设“四大旅游高地”

  紧扣大众旅游发展趋势,吹响全域旅游创建号角。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陕西以全域旅游新理念谋划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把陕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已形成全面升级旅游综合功能,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的大旅游格局。

  立足当下,陕西旅游以追赶超越定位、“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为统揽,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已成为发展旅游重要抓手。

  通过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优化,陕西明确提出将重点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大旅游高地”,推出丝绸之路精品线、华夏文明寻踪线、红色革命感悟线、陕西南北穿越线“四大精品主题线路”,形成陕西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笔者获悉,经过全面部署,今年6月到2020年6月,我省将加快推进17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争取2017年底1至2个市县通过验收,其他市县2018年底通过验收。全面实施创建实施方案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全面创建工作;2020年6月—2020年12月,将对全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巩固,对标自查,迎接国家旅游局验收。

  夯实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三部曲”,全域旅游已成为陕西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是撬动经济转型升级、领跑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理由相信,把陕西建成有国际范、中国风、陕西味的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旅游梦想即将照进现实。“全域旅游”创建已助推陕西经济阔步迈入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