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成为陕西省城乡经济提档升级新动能
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大众“晒”生活、“晒”幸福的地方,最喜欢“晒”的内容首选旅游。现在的“旅游”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康养、研学等需求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备受推崇,在微信朋友圈占据了极高的“出镜率”。大众旅游时代,在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地区走上了全域旅游发展之路,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旅游业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巨大潜能得到了无限释放,如同一剂活化剂,赋予城乡经济新的发展动能。
全域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发展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引领的美丽乡村建设赋予了农村巨大的发展动能,成为全域旅游中最具重量的组成部分。数据显示,近年来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是陕西省景点化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最直接体现。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1.15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4.6%;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占全省游客接待人数的36.3%。也就是说,每年有三分之一多的游客走进乡村,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游客的进入为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为农村打开了一道致富之门。
在陕西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村面貌改变和经济腾飞的镇、村不胜枚举,闻名全国的袁家村和马嵬驿在节假日的游客接待量甚至超过知名度极高的5A景区,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留坝县;以温泉产业为核心带动镇村一体化发展的蓝田县汤峪镇;把乡村旅游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不仅改变着村容村貌,更改变了农民的思维理念。
商洛市朱家湾、石瓮子、前店子、江山、后湾、巡检、云镇、竹林关等八个乡村有着“八朵金花”之称。市委市政府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选择这八个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各村利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把乡间公路、大地田园、河流民居等打造成景观,把有条件的农户培养成旅游接待户从事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并以乡村特产和农家小吃美食为吸引,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新村。随着这些镇村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商洛市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今年的“五一”小长假,8个美丽乡村引爆商洛乡村旅游市场,接待游客23.29万人次,仅朱家湾村三天就接待游客6.4万人次。
全域旅游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全域旅游的生态效应得到极大的释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全域旅游理念以全新的旅游资源观,突破了传统的景区局限,以生态环境质量和整体休闲氛围形成新的吸引力,极大改变了人居环境,实现了游客和居民的共享。
曾经的煤城韩城市,在经济转型中集全市之力实施“旅游突破”。仅一年时间,韩城市建成占地面积3200亩的国家文史公园,形成1100亩的司马湖水系和1200亩的风景园林;建成数万亩的绿色长廊,形成优美的景观林。韩城华丽转身,成为处处是花园,处处是景观的现代城市。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渭河沿岸,宝鸡市把水利工程建设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按照“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要求,将百公里渭河沿岸打造成一路花海和美景的渭河“百里画廊”。并以此为依托在沿河周边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新的休闲旅游带,渭河已经成为宝鸡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全域旅游推动多产业融合提升
全域旅游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引擎,也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充分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成为陕西省地方政府重要的工作抓手。汉中的油菜花海是农业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范例,当地以美丽田园、生态农业为基础,对全域油菜种植进行统一部署,将油菜花海打造成为观赏性强、知名度高的特色旅游景观。今年上半年,汉中市接待游客2158万人次,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就达936万人次,旅游经济的发展使超过5万名农民受益。渭南市的大荔县积极发展旅游兴县,水韵霓虹的同州湖,沿黄公路两岸的湿地荷塘,让人震撼于这惊人的变化,大荔县凭借其农业设施的优势,坚持“旅游+”的融合发展思路,建立了30余个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美丽乡村,休闲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生产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的不断深入,促使陕西省旅游业向多产业、多行业广泛延伸,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 记者 李向红 柏桦
(原标题:全域旅游成为我省城乡经济提档升级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