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超万家

30.09.2021  09:36

  9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西安市关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到2023年,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

   加快共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工作措施》明确,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西安创新资源富集优势,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入融合、双向发力。2021年到2023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达到25家、27家、30家,功能齐备的创业中心县域、重点镇和产业集中区全覆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达到7000家、9000家、10000家,优化市场主体结构,逐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新注册企业3年存活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创新创业生态显著优化,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

  我市将积极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共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充分发挥西咸新区总窗口示范作用,辐射带动相关区县、开发区形成“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推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发展秦创原特色园区,引导各类科技平台和创新要素聚集,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服务体系。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

  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方面,我市将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市属高校课程体系,推行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广创业导师制度,支持市属高校聘任科技型上市企业创始人等为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参与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

  同时,《工作措施》提出,提升技术转移市场化服务、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管理、推进“城校企”协调创新深度融合等落实措施。支持驻市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或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到2023年,力争大学科技园在综合类、理工科高校全覆盖。

  我市还将实施“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服务企业工程”,每年组织100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建立“人才+项目”评审机制,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遴选支持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强、实际贡献突出的人才及团队。

   建设一站式政府服务平台

  《工作措施》提出,完善创业中心服务功能,对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常态化、专业化服务,将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优先打造成功能齐备的创业中心。鼓励全市各级建设的创业中心向县域产业集中区集中,到2023年,实现功能齐备的标准化创业中心在县域、重点镇和产业集中区全覆盖,县域创业中心服务功能全部达标。

  创业中心要搭建政府服务平台。集中政务服务资源支持创业中心发展,将中小企业优惠补贴、人才引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授权县(镇)创业中心服务平台受理、代办,坚持从简从快、公开透明原则,明确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等。对大学科技园、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孵化或帮扶时间应不超过三年,出孵率达到50%以上。力争到2023年,大学科技园、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中50%以上的企业为创立三年以内的企业。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文艳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